前些时候发了博文,质疑了北京八大处公园将200多年树龄的黄连木说成1200年,今天质疑一下颐和园的古柳和古桑。颐和园西部有古柳十九株,树种应是旱柳,古桑数十株,古柳、古桑的解说牌说是乾隆时期所种植,按说至今该有260多年了。
《北京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第二条古树的含义:本条例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凡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其余的为二级古树。第八条又规定: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登记、鉴定分级、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制定保护措施、确定管护责任者。
为此笔者一直对这十九棵古柳和古桑抱有疑问:乾隆年间的古柳都200多年了,起码应该定级为二级古树啊,该给它挂上绿色牌子的(一级古树挂红牌),但是这十九棵古柳都没有挂牌子,耕织图景区的古桑也没有挂牌。是林业主管部门失职还是另有原因?因为颐和园其它古树均挂了古树标牌。
《颐和园志》介绍颐和园有古树1608棵,其中一级古树108棵,二级古树1500棵,这些古树中均没有柳树。明细如下:侧柏927棵(其中1级5棵)、桧柏364棵(一级29棵)、油松277棵(一级71棵)、白皮松18棵(一级2棵)、国槐12棵(均是二级)、楸树6棵(均是二级)、桑树1棵(二级)、二乔玉兰1棵(一级)和白玉兰2棵(二级)。
后查询像柳树、杨树等速生树木和果树不被列为古树挂牌范围,但是并不能就说这十九棵柳树是乾隆年所植。
旁证,即我的见证。五六十年代我住在颐和园边上,那里在光绪年间是“圆明园八旗校场”,这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常卯绘制的“五园图”中也有标注。校场就是训练和检阅(北侧是阅武楼)三山五园御林军的操场(此处现在仍称之为西苑操场),清末(好像是1908年)组建新军在校场上建起了军营,同时在军营内栽植了旱柳。笔者五十年代搬到此处时遗留的十数棵旱柳也有将近两人合抱之粗了,旱柳过了50年就处于缓慢成长期了,如果现在还留着(文革后期被伐),应该和颐和园的十九棵古柳一样粗壮的。
另外从清末民初颐和园老照片中也没有见到100多年的古柳。
最终结论:颐和园古柳、古桑不可能是乾隆时期所植,目前树龄也就刚刚步入百年。
耕织图景区古桑也都不足百年,其实唯一一株二级桑树在“无尽意轩”垂花门门口西侧。
《颐和园志》里都没有载入“乾隆古柳”,这说明颐和园管理部门知道此树不是古树,那么为何在说明牌上还特意注明是“栽植于乾隆年间”,这不得不让人进一步思索了。
一家之言,还望指正。

迎旭楼西侧的古柳

民国初年老照片迎旭楼西侧你能看到古柳吗?

这张老照片也看不到乾隆朝古柳


光绪二十三年圆明园八旗校场,后建军营,植柳

这就是颐和园里的唯一二级古桑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