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六郎庄五虎棍”如今有了职业传承人。日前,由海淀镇政府出资,由该镇年轻村民专职向老艺人学习“五虎棍”,这一举措使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六郎庄五虎棍又叫忠孝童子棍,它是由六郎庄村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六郎庄五虎棍起源于清康熙时期,在清光绪时曾极其兴盛。当时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对六郎庄五虎棍会的表演情有独钟。
六郎庄五虎棍会教练郝世衡说:这档玩意儿在全国最出名,因为受过皇封,受过慈禧太后的半副銮驾赐给,它有这段历史,所以这档会也被称之为皇会。
80年代后期,由于各种原因,练习五虎棍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几位老人还在坚持着训练。六郎庄五虎棍一度面临失传的窘境。2007年,在六郎庄村委会、海淀镇文服中心和万柳集团的共同帮助下,六郎庄五虎棍的恢复活动,中断十多年的五虎棍重现海淀。2010年,海淀镇文化服务中心成立“五虎棍会”,组织老艺人向镇里的年轻人传授五虎棍技艺。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镇政府还为每名演练员每年发放3万元工资。
六郎庄五虎棍在其300多年的传承中融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成为一代代六郎庄人的情感寄托,但是随着六郎庄村的拆迁,“六郎庄五虎棍”最终的结局如何还有待观察。
演练场所,周边建筑已经全都拆除
五虎棍的盾牌,由于已经有了新的,这几个就作为展示了

据郝先生说中间这个是最古老的,是民国时期的

妙峰山走会演出获得的锦旗

教练郝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