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殿在清漪园时期成为勤政殿,乾隆之意是游览皇家苑囿之时不忘政务。1860年勤政殿被焚毁,1886年慈禧重新修建,改名仁寿殿,意为仁者寿,慈禧在此视朝听政。
仁寿殿明间外檐正中悬挂光绪御笔满汉两种文字的“仁寿殿”五龙边饰斗匾;内檐悬挂慈禧御笔“大圆宝镜”矩形双灯草线边横匾,上有慈禧“三方佛爷宝”;殿内宝座之上悬挂“寿协仁符”横匾,也是慈禧御书。
殿内明间正中有地平床,设象征封建皇权的九龙宝座,上方悬挂匾额“寿协仁符”,配以楹联“星朗紫宸明辉腾北斗,日临黄道暖景测南荣”,既是帝王自勉,也是歌颂帝业的辉煌。宝座后面的五扇屏的镜子上面用金箔写有236个“寿”字。另外,殿内还有10余块单匾,其内容有称颂帝业的,象
“大圆宝镜”“景星朗耀”“海涵春育”“濊泽旁敷”“德风惠露”“春晖承暄”;有帝王自勉的,如
“无暑清凉”;有吉祥祝福的,“安乐延年”“寿恺禔康”;有赞美景色的“碧岫晴烟”等等。
光绪年间仁寿殿内摆设多达561项1257件,光铜器、瓷器就有1183件。建国后大多数文物、家具、图书等收到库房保存了,只是明间中心基本回复光绪时期的原样。
东宫门(清漪园时期称之为:大宫门)
进入东宫门就是仁寿门(清漪园称之为:二宫门):


相当于影壁的“寿星石”

仁寿殿。有南北配殿,圆明园太湖石、麒麟。

前有乾隆年铜炉鼎、铜麒麟;光绪年铜龙、铜凤、铜缸等
这张图片是民国初年的,和上图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现在少了不少摆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