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惠寺相传建于元朝,具体年代已经无法考证。它坐落在广安门内大街路北老墙根一带,此地旧名叫“司家坑”,明、清两朝属于宛平县宣北坊地界。这里当初是京都城南,有山有水,树木成林,景色怡人,一派秀丽风光。明朝修筑了外城后,这里才被划入城内。明代初期,广惠寺保存尚完好,后因多年风雨侵袭,年久失修,到明朝中期时,这里已是仅存旧基,形如荒地一般。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宫里太监刘成途经此地,见其败落颇多感慨,捐了五百两金子,决定重修。后来嘉靖三十七年,太监朱仲也慷慨解囊,历时近十年,才重新修建成广惠寺。清朝和民国时期,广惠寺都曾得到修缮。
广惠寺坐北朝南,建筑规模较大,分东、中、西三路。以中路为全寺的主体建筑,共有三进院落、四重殿堂。最前面是山门,上有石匾,题有“护国广惠寺”五个大字。山门后面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及两侧配殿、廊庑、钟鼓二楼等。
广惠寺的东西两路各有三进四合院组成,院落的规模较小,是僧人的起居场所。清朝末年,广惠寺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损失较大。后来广惠寺又开办了停灵业务,承办丧事业务,以南城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
民国时期,著名人物梁启超先生在京逝世,曾停灵在此,前来吊唁者甚众。三年后,梁启超先生的亲属才将其灵柩迁往西北郊的寿安寺安葬。其后,广惠寺彻底败落,南部成为坟场,四周荒芜不堪。现在,广惠寺已面目皆非,变成民居的大杂院。
现在广惠寺保留山门殿、天王殿、东西配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前部民居,后部分是宾馆。有趣的是天王殿的南半部分在民居院内,后半部分在宾馆内,大殿的顶部也是难免残缺,北面修葺一新,可乐!
山门殿
门额“护国广惠寺”

山门殿后山

后山旋子彩画
西配殿

三开间天王殿北侧后出抱厦(宾馆部分)


五开间大雄宝殿(宾馆部分)

大雄宝殿的房山

大雄宝殿正脊中部花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