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和国家图书馆内的两对儿华表均为圆明园之物。圆明园安佑宫宫门外,原竖有两对儿华表,现一对在北京大学西门内主楼前,一对在文津街国家图书馆老馆院里,均是民国初年从圆明园移来。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是两对儿华表,雕刻基本一致,所以在运送时发生了错对儿的事情。您可以分别观察“北大”和“国图”的没对儿华表,发现雕龙立柱下侧和须弥座连接之处可以明显的看出:一个是明显的八角形,柱底外侧和柱底面呈直角状;而另一个近乎圆柱形,柱底外侧和柱底面圆弧状。
   
所以说错对儿应该是八角型的为一对儿,圆柱形的为一对儿,只是阴错阳差使两对儿华表移动时错配了鸳鸯,虽不算大事,一般人不注意也看不出来,而且已经矗立了百年,就当趣闻看吧。
 
   
附:错对儿原因。1925年,燕京大学的翟博牧师派人跑到圆明园强行支架、起运安佑宫前的两对华表。当时的北郊警察分署署长亲自到现场阻拦也无效。安佑宫两对华表被运走,三根到了燕京大学,另一根则由京师警察厅运往城里,一度被闲置在天安门前。1931年,北平图书馆在北海西岸建文津新馆,才将燕京大学多余的华表和天安门的那根一块搬到了那里。因为搬运时候阴差阳错,两对华表都没成对。
北京大学的华表
北侧的

    
 
看柱下侧:圆柱形,和底座连接处是带圆弧的

   
南面的华表

   
柱下面是八角形,和底座连接处没有圆弧

 
 
再看看国家图书馆的华表
东侧的华表

   
底部也是近乎圆柱形,和底座连接处也带圆弧

   
西侧华表

    
底面明显的八角形,和底座连接处也是直角形

 
所以我给它们从新“拉郎配”试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