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云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西路的普安店路南。
此庙座南朝北为倒座庙,“妙云”之名据传是乾隆所起,乾隆从静明园去静宜园途径寺庙门口时天空出现祥云,乾隆赞叹曰:妙哉云也!寺院和尚作为御赐将寺院改名妙云寺。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惦念刘统勋的功绩,将其子刘墉调南书房任职,后负责《四库全书》的编纂,由于办公地文渊阁位于圆明园距刘墉居所城内驴市胡同太远,即在玉泉山之西购买了妙云寺作为居所,往来于圆明园。刘墉一直在此居住四年后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但是还是经常往来于妙云寺小住,直至嘉庆年将寺庙上缴朝廷。
传说乾隆年,乾隆不喜欢山东巡抚国泰在静明园与静宜园之间建造生圹,又不好直说,便对妙云寺内部根据风水进行了改建,并赐予国泰。国泰生前在玉泉山之西选了生圹,一说选在荷叶山(就是据妙云寺西北不足200米的小山),一说选在金山,总之位于庙的北面,这样乾隆建了倒座庙并赏赐了国泰使国泰的生圹正对自己家庙山门,风水被破了,国泰只好放弃生圹另择吉地了。
清朝末年国泰后人将寺庙卖给驻藏大臣张荫棠,老张不信佛,搬走佛像,并将山门额“妙云寺”换为“石居”,扩建为别墅。别墅两进院,最后为花园,如今花园只剩一个小土山,东跨院也被居民盖满了住房。上世纪三十年代协和医院在此,解放后为海淀区政府疗养院,后为海澱打井队,现在饭馆职工居住兼管理。
这两年寺庙开始修建,由于资金问题拖了好几年,目前山门、前殿、西配殿已经重新修建,去年开始修建东配殿。寺庙有两通方座螭首石碑,碑座还在庙内,石碑据我了解让西边饭馆砌进了大墙,不过对碑文保护到有好处。另外寺内有的古树已经死亡,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一下管理,否则其他古树(油松、白皮松)也危险了。
光绪朝绘制的玉泉山西侧的妙云寺
山门,门前有两棵古槐树




山门内部


两个碑座

天王殿


面阔三间的正殿,两侧各有三间耳房

正殿内的彩画

前出廊的西配殿,据传当年刘墉就在此居住

东配殿

寺庙内的古树



东院原来也是别墅的东跨院,有月门相通

枯死的古松

远看妙觉寺内古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