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史博物馆编撰的《文物选粹》一书,收有一幅《内经图》,系清宫如意馆藏品;这幅图画出自何人何时,未加注明。做为道教教理的图说形式,北京白云观也有同样一幅,是木刻板,黑白图。道教中称它绘法工细,筋节脉络注解分明,一一悉藏窍要语见白云观藏图。把图像、诗歌、隐语集于一纸,是明清之际养生类书的典型风格,像高濂的《遵生八笺》、周履清的《赤凤髓》、龚居中的《万寿丹书》及清代医学家曹无极的《万寿仙书·诸仙导引图》等,都附有图示,但以上插图在于以神仙名誉规定导引动作,《内经图》则重在描画人之身内,与嘉靖、万历年间的《性命圭旨》的插图,又属一类风格,故又称《内景图》。
关于它的创制时间,我们可以综合落款、题诗、画风三个方面,寻其答案。就落款而言,白云观藏图下留有收藏者素云道人的会心文字,全文是:此图向无传本,缘丹道广大精微,钝根人无从领取,是以罕传世。予偶于高松山斋中检观书画,此图适悬壁上,绘法工细,筋节脉络注解分明,一一悉藏窍要。展玩良久,觉有会心,始悟一身呼吸吐纳,即天地盈虚消息,苟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过半矣。诚不敢私为独得,爰急付梓,以广流传。素云道人刘诚印敬摹并识。板存京都白云观。光绪丙戌年荷月上浣光绪十二年阴历六月上旬。
从以上文字中,我们可以得到四点启示:其一,道家中将《内经图》视为内丹修炼图。其二,白云观版是临摹而来,并非首创。其三,临摹的创制时间在光绪丙戌年。其四,此版本为光绪年间大太监刘诚印所捐。
点击可看大图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