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区永定镇的石佛村的名称源于村口有一石头山,上面雕刻不少窟龛佛像。为何在此雕刻佛像呢?主要此地位于“芦潭古道”(芦沟桥到潭柘寺)边上,凡是走这条古道去戒台寺、潭柘寺进香的香客都会在此打尖休息,顺便请一注高香在此膜拜山上的众佛。上香者路过这里先过一座古桥,古桥正对着一座小庙,小庙就在雕刻众多石佛的小山脚下,内有一尊圆雕立佛和一尊坐佛,香客在此静香休息后在上行300米过一单门石牌搂就到了古刹戒台寺,顺古道再走就到了潭柘寺。
据记载石佛村有佛像共有22尊,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文革”破坏,雕像有的毁坏、坍塌,已经和文献记载不同了。为了搞清楚这些佛像的数量,本人两次走访石佛村,基本搞清楚了石佛的数量、雕刻年代(当然专家早就考证过,但是自我觉得图文并茂的对比不多见)、造像者等一些基本信息。
一、数量。
经过了解和实地勘察,浮雕造像现有19尊,圆雕像两尊,总共21尊。但是为何记载22尊,这22尊是否包含两尊圆雕?本人觉得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包括圆雕像有浮雕像22尊。理由当时我看到的山上浮雕像是18尊,还有一尊弥勒佛浮雕像随山石滚落下来,那就说还有另外三尊佛像在滚落的另一块儿巨石上;二是22尊包含两尊圆雕像,那么就是还有一尊浮雕像在滚落的巨石上,不过雕像一面朝下,为人所看不到罢了。
二、何人造像。这一点不用考证,在雕像的小山北侧面西的一尊雕像有记载:雕像圆龛左侧雕刻“南无阿弥陀佛”,右侧雕刻“京都清塔寺比丘成玉造”。这说明雕像为一名法名叫成玉的比丘监造的,造像资财有可能化缘所得或者供养人所给予(因为造像中有唯一一座不是佛的造像,应是供养人)。
三、造像年代。该村距造像不愿处有一神仙洞,洞口有一个巨大的“佛”字,边上还有一通靠山碑,是“井泉龙王通海之神位碑”,雕刻年代是明嘉靖四十二年二月初十日,当然这个靠山碑的年代也不足以说明“比丘成玉”建造石佛的年代。但是另一处佛雕像可以充分佐证石佛村石佛的雕凿年代了,就是石景山区八大处正果寺西侧秘摩崖山上的佛造像。此处有造像三处,三尊造像的窟龛的上方和两侧均刻写了“南无阿弥陀佛(上方)、惟有径路修行(右侧)、但念阿弥陀佛(左侧)”,有一尊雕像左下角刻有:“京都清塔寺比丘成玉XX造,造佛石匠徐大金”,这说明此处造像的“成玉”和门头沟区石佛村造像的“成玉”为同一位比丘。在八大处的另一尊造像的两边各有一座靠山碑,左侧靠山碑清楚的刻写着:“嘉靖三十二年xx十一日题”,这个日期也印证了石佛村的造像雕刻于明代嘉靖年间。
四、造像上其他刻字。有一处刻着”“西京华楼东原游此”,此东原何须人也不得而知,西京华楼也不知是什么字号,有待智者解答了。
再补一处刻石。刚才仔细观察照片又发现一处刻石。不过年代久远字迹漫漶,隐约可见疑似“天都殿”字样,不知作何解释?
古道

去戒台寺石牌搂

上山进香先过古桥
过桥就是小庙(已经毁坏)立佛、坐佛


山上的全部雕像,这面可见九尊

这边可见十尊(一尊圆雕立佛)

局部


最高处的佛像


这尊四周雕有金翅鸟、净水瓶、牌位等


达摩
这位不是佛,应该是供养人

这是坍塌落下的弥勒佛

这尊面北的两侧有字
这个“西京华楼”的“东原”不知哪方信士
疑似“天都殿”
神仙洞
洞口

神仙洞边的大“佛”字,有近1.8米左右高度
龙王通海神位碑

这里就是八大处正果寺造像

左下角可看到小字

成玉XX造(右)、徐大金(左)

可见到两侧靠山碑

左侧可见 ‘嘉靖三十二年 ’字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