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大同鼓楼始建于明代,清代曾多次修缮,是明消楼阁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据史料记载,明朝的大同,楼阁林立,建筑华丽,可惜这些楼阁大部分毁于历代兵火和自然灾害,只有有鼓楼幸存下来。
鼓楼又叫更鼓楼,东西长17.65米,南北宽14.55米,高约20米。各层楼檐下均置斗拱,一、二层檐下置一斗二升交麻叶拱,三层檐下为单翘斗拱。每层四面辟门,四周都有回廊,外设凭拦,举目远眺,整个大同城一览无余。
2001年文物部门对鼓楼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加固、维修和彩绘,使鼓楼焕然一新。鼓楼原有的牌匾进行了恢复,东向上为“歌风”,下为“云开春晓”,南向上为“鼓楼”,下为“声闻四达”;西向上为“振德”,下为“和声鸣盛”;北向上为“时雍”,下为“瞻云就月”。前人的牌匾,意蕴隽秀,对鼓楼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增加了一份韵味,增加了一份内涵,增加了一份古典的美。
但是今人修复时不知为何将匾额题字给到过来了,失去了古意,这是一大败笔,可惜了这些古建“专家”。
转着圈照鼓楼
鼓楼牌匾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