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寺珍贵的佛像

标签:
河北正定佛造像隆兴寺 |
分类: 庙宇 |
一、宋代摩尼殿:
摩尼殿正中基坛上供奉五尊金装彩塑佛像。正中塑释迦牟尼佛说法像,通高约8米,旁侍迦叶、阿难立像。释迦佛身着宽大袈裟,端坐于须弥座上,面带慈祥,俯视参拜者。佛背光为木雕火焰花饰,盘错繁复,上有狮子、鹿等形像。释迦佛、迦叶、阿难均为宋代原塑。


二、摩尼殿。
在正面基坛佛像后的墙壁背面,通壁塑有海岛观音彩塑悬山,山石玲珑剔透。正中为明塑观音菩萨自在坐于假山之中,菩萨通高3.4米,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
巾向两侧翘起,飘带缠绕臂上垂于体侧,菩萨头微右倾,面容安祥恬静。左足踏莲,右足屈膝搭于左腿之上,右手绕右膝轻抚左腕,姿态优雅端庄,自在大方。观音
菩萨两侧山石上分别塑有象、狮形像,上首为白象,代表普贤菩萨,下首为青狮,代表文殊菩萨。



三、清代戒坛
戒坛殿正中木质须弥座上为一尊明代弘治六年(1493)所铸造的二身铜质佛像。两尊佛相背而坐,背部相连,一面南,一面北,面南者为阿弥陀佛,面北者为药师佛,皆庄严慈祥。
阿弥陀佛


药师佛

四、明代弥陀殿
殿内正中一尊明代泥塑金装阿弥陀佛端坐于莲座之上,雕塑手法简练,造型朴实大方。

五、明代毗卢殿(1959年迁到隆兴寺)
殿内须弥座上供奉铜铸毗卢佛像,为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所铸造。其高6.72米,设计奇巧,造形独特。整个造像共分三层
,每层均为四面毗卢遮那佛。各带五佛冠,手结印契,趺坐于千叶宝莲之上。毗卢遮那佛为法身佛,即密教中的大日如来,光明遍照,遍一切处。大日如来若为遍法
界身,即可同时向四方之四佛宣说四智印,故为四面具足。在每层四面如来的座下有千叶宝莲,每瓣莲叶上又有一尊佛,其即《梵网经》所云:毗卢遮那佛住莲花台
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叶(即千世界),毗卢遮那佛化千身释迦佛住千世界。于每一叶世界复有百亿之须弥山,百亿之日月,百亿之四天下,及百亿之菩萨释迦坐
百亿之菩萨树下,宣说菩萨之心地法门的具体表现。真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在下一层四面如来与上一层千叶宝莲之间,有云饰相连接,其云乃毗卢遮那
佛放大光明,照遍十方,毛孔现出化身之云。通观整躯毗卢遮那佛造像,下大上小,犹如宝塔,大小佛像共计1072尊,其设计独特,造型精美,技艺精湛,实为
一件罕见的佛教艺术珍品。
远比法源寺的毗卢佛精美。





这是法源寺的毗卢佛

六、宋代慈悲阁
在慈氏阁内正中高2米的须弥座上供奉一尊高7.4米的弥勒菩萨立像。菩萨头戴宝冠,手结印相,脚踏双莲,身绕飘带,面容静穆慈祥,为宋代用独木雕成。因弥勒菩萨又称慈氏菩萨,故阁名“慈氏阁”。

七、北宋大悲阁
在这密密麻麻的铁架木构的重围之中,即是著名的铜铸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像,其高21.3米(旧称七丈三尺),是我国现存古代铜造像中最高的一尊,人称
“正定大菩萨”,隆兴寺又称大佛寺即由此而来,其与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赵州大石桥合称为“河北四宝”。菩萨足踏莲花,身饰璎珞,面目慈祥。四十只
手各执法器。造形庄严静穆,雄厚朴实。




二、摩尼殿。



三、清代戒坛



四、明代弥陀殿

五、明代毗卢殿(1959年迁到隆兴寺)






六、宋代慈悲阁

七、北宋大悲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