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社会科学报:陶壶

(2015-09-07 05:14:52)
标签:

陶壶

陶器

中国社会科学

茶摊

316国道

分类: 散文随笔
中国社会科学报:陶壶

中国社会科学报:陶壶



陶壶

苏白

 

     陶壶是俗器,但有古意,这些年,有些地方的陶壶倍受追捧。种花也好,泡茶也好,陶壶反而返朴归真。

外国人认为中国某些地方陶器是极美的艺术品,我想那是中国的月亮比他们国家的圆吧。

中国先有陶后有瓷,陶器有新旧石器时代之分。我在博物馆里看文物,会看到这个时期那个时代的各种陶器,上面有原始的符号和气息。那是先民的智慧,那是先民的创造,流传到今天,就让人觉得了不起。最近电视里播西夏历史,那些西夏文字、典籍也是传承,让人千年之后知道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段历史。而我们写书为什么?一是社会效益,二是经济效益,再就是传给后世、传承文化。所以我看我老家的陶器上那些符号,常想到时代的传承,那些抽象的东西到底代表了什么?

故乡旧时有陶壶,样子拙朴粗劣,几近原始。这些陶壶有黑陶,有红陶,甚至类似于瓦,只是简单的样子,粗粗地盛了茶。但陶土是透气的,陶土是适宜盛茶的,就那样放了一天。茶就安静地呆在壶里,任你来喝,倒了一碗二碗,酽酽的苦苦的灌下,这样日常的牛饮,换来的是大人、孩子脸上满意的笑,透心得凉。

少时在学校里,门口有个老太太,满脸的皱纹,卖点零食,也卖茶。汉丹老公路边是她伫立的场所,那个茶摊,许多年就一直在那里,卖给过路的客人。一碗茶,那茶,就是黑黑、粗粗的陶壶装了,过路的客人来吃一碗茶,喝完了,丢下一两分钱,抹了抹嘴,笑了笑,高兴地走路,随州八里岔,这样一个地方,老汉丹铁路与316国道的交汇点,316国道修建后,这样的茶摊也不见了,那个老嬷嬷也不在了吧。

那样的陶壶造型古朴,拙劣有着古意,却是那一抹,抹不去的乡情乡音。还记得祖母家的陶壶,粗劣得不成样子,就是简单的瓦器,就那样泡了柳叶子来喝,只是有一丝茶味吧。

陶来自于泥土,远古的烧制手法,当下已不常见了。陶在民间,陶在时间,陶从远古走来,盛水盛茶盛酒,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创造,陶也在世界人民的文化历史里多次出现。对于人类来说,陶的出现,解决了盛水、烧水、饮水的问题。而茶的出现,让陶壶有了用武之地。我总以为陶壶喝茶有高古之风,上古之意,喝着这样的茶,虽然简单却雄浑有苍凉之气,快意有原始气息,那样的一个陶壶,在火里土里煎熬,承载了多少历史密码,那样的一壶茶,又承载着中国人多少的童年多少年的梦呀。(载于2015年7月9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