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干部大会和穷京官上班
(2009-08-29 13:40:22)
标签:
京官命官高级干部办事员朱元璋紫禁城文化 |
分类: 杂七杂八 |
清代的干部大会和穷京官上班
邹剑川先生
清代是科举制,到了秀才这个级别,朝廷就发给基本生活费,大致可以满足一家人温饱。到了举人,朝廷每年供给折合人民币2万——4万的工资。所以秀才、举人是吃财政饭的,不上班都可以拿钱。但清代妇女没地位,不上班。即便1-4万的收入,养老婆、孩子、养一家老人,还有医疗、教育、住房、轿子等消费,仅靠工资是不够的。
也有些秀才,拿个财政的基本生活费,大约一年1万—2万的工资,养一家老小,只能温饱,甚至有时还没饭吃。秀才又不好意思去做生意、种田,因为他是有功名的,是事业单位编制的半官员,主要工作是读书考试,除了读书考试,做干部,他不会做别的。所以,就有了穷秀才、酸秀才一说。
举人是在册在编不在岗的国家公务员,但是要等指标。等到有吏死了、退休了、或者被公检法和谐了,才能顶缺上岗。不在岗就拿国家财政的微薄工资。
至于进士,那是皇帝亲自考试、面试录取的国家官员。一般一出来,就是七品(县处级)干部,皇帝大笔一挥,就是指标,他们直接可以上任,做县官、知事。到各个地方基层政府当一把手。一般只要不出大问题,不犯错误,到退休时,混到个四品、五品,甚至三品、二品不成问题。进士出身的人升官快,提拔快。
清代在中央层面,每天是要上朝的。在中央的六部衙门,各中央国企衙门,步兵统领衙门、九门提督衙门,总之只要是个衙门,主官,以及朝廷命官,正七品以上的,都要去紫禁城上朝。也就是上班。
这个上朝,是早上4、5点钟。官员们每天3、4点就要爬起来。住的比较远的,甚至要1、2点就爬起来。官员们工资高的,待遇好的,自己有轿子,有马,还有人提灯笼。那些工资低的,待遇差的,只能步行,也买不起灯笼,请不起佣人,只能蹭高级官员的灯笼。因为当时没有路灯啊,早上1、2点,3、4点在北京街上往紫禁城摸,漆黑一片。
这个上朝,说是上朝,其实和现在开大会差不多。所以过去说皇帝不上朝很昏庸,因为贪恋女色什么的,其实是扯淡。这也不知道是哪个SB定的规矩,早上4、5点,开全体干部大会,而且每天都开。而且也不给个板凳坐,全部站着。还要注意礼仪、衣着、举止。不能聊天啦,玩蛐蛐、看小说、看报纸,还要站有站相。如果违反礼仪,那叫大不敬,轻则打板子、就地免职,重责坐牢、充军、杀头、满门抄斩。是很大的罪名。
所以,上朝大家都不希望时间太长,皇帝问了,各位爱卿,有事奏本,无事退朝,一般大家都不做声。皇帝就说,散了吧。大家一哄而散,过早的过早,玩蛐蛐的玩蛐蛐,玩鸟的玩鸟,聊天的聊天。
遇到有些同志恰恰要上本,就是要提建议,谈想法,下面人只有听着,有时搞到下午3、4点,皇帝是不管饭,不管茶的,这些干部就一直站着。高级干部站在太和殿里面,低级干部站在广场下。那叫造业,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你动都不能动。所以经常有官员,站死了、晒死了、冻死了的情况。
最郁闷的是,大家都赶来了,站好了,皇帝说,我今天不舒服,不上朝了。大家又都回去。或者大家等半天,皇帝才跑来,说,不好意思,今天有点事,大家久等了。大臣们、官员们心里骂,你吗的X,还不是和皇后、妃子、宫女们搞多了,搞晚了,早上起不来。类似情况多了,就有些不满的高级干部,或低级干部要上奏章了,皇帝要爱惜身体,要经常以国事为重,要上朝。下面有些干部肯定心里又骂,你吗的比,上个球的本,不上本,大家早点回去,睡觉,该干什么干什么。偏偏这些鸡巴干部,都是靠写文章当上高级干部的,一写文章,就是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子曰书云,上下五千年的,动不动几万字。下面人就要骂,香蕉你个巴拉,上你吗的本,这个长,害老子们陪你站。不要说干部,就是皇帝也受不了。明朝朱元璋时期,有官员上朝,奏章长达几万字,朱元璋听了都崩溃了,直接把该官员,裤子脱了,打屁股。下面开会的干部,肯定非常高兴,大呼皇帝英明。这种SB干部,就应该打。不打不成才。
朝廷命官们每天要去开会,雷打不动的。等他去上朝开会,回来一般就下午了。如果大人们再安排点娱乐节目,可能一天都不回来了。你可以想象当时驻京所有政府衙门的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以及下属各部门的主官,七品以上干部都在皇宫开会,每天如此,有时要开到下午、甚至天黑。
那些各衙门的办事员们,早上也就去晃一下,点个卯,轮流留个把人值班,然后就跑回来了。也不会有人来办事,因为领导们都不在,领导们上朝去了,去皇帝那里开会去了。所以这些衙门的办事员们也都不上班了,领导不在,好多事办不了,不能行文,不能决策,不能办事。
时间长了,衙门的公务都废弛了。大家都不干活,都天天玩,有责任感的,去看看报纸,喝喝茶,没责任感的,天天点个卯,签个到就走,甚至连卯都不点。所以李鸿章说:“这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做官。”,在清朝,做干部是最简单的。
但事情都是谁在做呢?无编制的外聘人员,吏们在做。或者非公务员编制的吏们在做,这些人合同一般签3年、5年,是合同工、临时工。不要小看这些人,他们比真正的朝廷命官有钱。京官穷,但这些吏不穷,甚至比宰相、部长还NB。
因为干部们天天都在开会,也不懂衙门里到底什么事,更不管专业的经济、法律、档案、公文、行政。因为他们没时间啊。再说也都是些八旗子弟和科举出身的书呆子。清朝的权力都在这些临时工和吏的手里。他们甚至可以直接勒索地方督抚大员,更不要说一般干部和老百姓了。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不花钱不作为,花了钱乱作为。
清代是皇帝与吏共天下,那些朝廷命官虽然贵,但穷。吏虽然低贱,从七品以下,甚至是临时工,但富。当时记载,清朝某年工部的官员集体爱上了一个妓女,大家下班后,常去喝喝花酒,看看这妓女。而工部一个小吏,直接花钱把这个妓女包了,大家再也看不到该妓女了,都很愤怒,却没有办法。部长、副部长、司局长们,只能凑点银子,去喝酒,让妓女搞搞三陪,而一个小办事员却能很NB的直接把妓女卖下来,包下来,他的上司毫无办法。清代就是如此,当时北京的豪宅,除了王公贵族,就是各衙门的吏和临时工们,办事员们买下来。而那些贵而高品的各部堂衙门的朝廷命官,高级干部,部长、司局长们位高品级高,但穷得可怜。清代京官穷,都巴望着外放到地方,还能有点油水,有点奖金、福利、待遇。在衙门和机关里,只能拿点干巴巴的工资和朝廷规定的可怜奖金。他们每天早上1、2点就要爬起来去上朝,开会,开完会回来吃饭、喝茶、聊天,就到4、5点了,等到晚上8、9点就要睡觉,第二天又要去皇宫上朝,开全体干部大会。(清朝很变态,每天都是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防部长、中央各部委、驻京各衙门部门的正式干部大会,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干部大会),天天如此。这些干部每天都要开会,哪还有时间去上班,干别的。说起来,这些高级干部们也很可怜,反倒是那些聘用的吏和临时工们,日子过得滋润无比。有钱有闲有女人有豪宅有名马香车。
(2720字)
2009年8月29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