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便说说关于新闻角度的问题

(2007-04-06 10:24:24)
分类: 随手涂鸦

随便说说关于新闻角度的问题

 

邹剑川

 

新闻是要角度的,没有角度就没有新闻。从前某个时候,我以为新闻报道是很简单的东西,上头开会了,来指示了,精神来啦,运动了,我们在下面找些基层鲜活生动的例子套一套,搞一搞,就完了,这就是角度。甚至某个时候,俺的一篇稿子可以弄8个角度,给8个不同的报纸网站。这就是扭角度,但问题在于这样干,就过于主观和片面,把新闻宣传搞成了主观的东西,违背了新闻规律。

在新闻事实中,没有把新闻价值从新闻事实本身出发来提取,而是坐在办公室想点子,跑到基层班组找例子,迎合上头精神搞创牌子。结果这样的写作方式让群众不满意,领导也不满意。

比如,为了迎合报纸版面,迎合上级精神,我几年前曾经写过一个电力执法困难的稿子,当时就找点子,找例子,肤浅的采访后得到了一个素材,就是某单位在搞线路巡视时工作人员挨打,于是就把这个写上去。结果是领导也好,法制法规部门也好,都很不满意,因为这个个案是很个别的,不是主流的也不是普遍的东西,而且还暴露了管理和维护中的漏洞。

偶以前写得许多强扭角度的新闻,很多没有发表?为什么没发表捏?原因就在于报纸的编辑和总编辑看得出来,这个作者,没有深入采访,没有深入事实,甚至没有到现场,也没有真正领会当前上级的精神和指示,没有明白报纸报道的重点和热点,没有搞清楚基层领导的工作思路和真实意图,没有深入群众,没有真正了解情况,只是脑袋一拍,从文字从素材出发,做文字花活,想当然的炮制出了一篇篇新闻报道。虽然事实是真的,格式是规范的,新闻价值也是有的,但关键在于这个角度不是自然的客观的来自于基层工作,来自于真实的客观情况,来自于现实的生活,而是处于作者本人的点子,自己的小聪明。

新闻写作要求真实,也包括了角度和新闻价值的真实客观。新闻角度,新闻价值一定是要来自于事实本身,而不是作者的创造。西方新闻工作者的报道就非常客观真实。

新闻写作要是第一时间“我”在现场的报道,“我”可以隐藏起来,但有经验的编辑和记者一看就知道,你这个同志,你这个“我”是不是到了场。同时也要求对于事实大大量掌握积累,对于新闻对象、客体的深入采访、调查了解,对于本单位、本地区乃至于上级单位党委全盘工作的整体了解,熟悉,对于报纸杂志网站版面风格和报道重点以及规律的研究学习熟悉得到真实的基于上述事实的新闻价值提炼和新闻角度选择。

角度,是摄影的术语。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角度如何变化,图片里的人、物、景、事还是要真实存在,是客观的。不是聪明到换个角度搞个点子,就可以一个事情一个稿子通稿发N家报纸杂志的。

 但目前存在的情况是,一定程度上,一个稿子对内宣传,对基层宣传,对上级宣传,对党报宣传,对社会媒体宣传。口径和角度必须不一样。有个老记者说,一些基层通讯员写稿子没有角度,只是写我今天干了啥,我们看见了啥,我们怎么样了。这样写写得越多越坏事,只会把笔写坏。写新闻还是应该多分析报纸杂志网站的成品稿件,看看别人的稿子为什上,编辑为什么选取这个稿子?写新闻和写文学作品一样都需要思考和领悟,都需要感觉。俺第一是比较懒,第二是为人比较低调,不喜欢太出风头,第三是不喜欢做出头鸟,喜欢中庸一点,平和一点,不引人注意一点。怕某些中国人习惯性的妒忌啦,周瑜那样的小心眼啦,同行是冤家啦,打击人才啦,踩踏啦,排挤啦。不然对于新闻写作这个东西,如果给俺提供土壤,空气,好环境,或者领导群众们说,你放开手,甩起膀子来干,俺绝对可以做到优秀。OVER!!!

 

 1409字 07年04月06日草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