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偶尔写诗 |
五
这个故事写到这里,似乎需要转折,但我开始写这个故事时考虑过甚多曲折,甚至于很宏大。如果无有情节,也就不成故事。
我的故事通常就是那么几种叙述方式,让我很烦恼。而且他们也很不主流,但故事的写作本不需要模式。我这个故事写了两年,也没写完,这也符合我们文学要沉寂孤独之意。
故事就是瞎写瞎编,有人会说好,有人会说不好,问题是你得写实话,我不是卡夫卡,卡夫卡的故事可以没有结尾。可以是现代派鼻祖。我是中国人,因此我得把故事讲圆满了,使这个故事不至于太监了。我还要努力讲清楚了。
前面,我们说到了赵飞燕,还提到了汉明帝,还隐约说起了赵飞燕的妹妹,汉明帝当然不算一个很差劲的皇帝,他有许多自己的理解。譬如在女人的身体上思考,在女人的怀抱李找到答案,赵飞燕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让他觉得人生的快乐莫过于此,但史书不是如此记载的,史书是夹杂了个人看法的文字。史书不是汉明帝,并不知道汉明帝在想些什么,它们只是记载了表面上发生了什么。而问题的实质史书永远不坑能指导,这就需要小说来告诉你。
汉明帝不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他也未必渺小,将以有为的他,在一个国家机器里其实很无奈,他需要面对太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足以复杂到让一个人崩溃。
六
有部分MM看了这个小说的前半部分,觉得不错,迫切滴要求我写完后面一部分。但我要说的是这个故事已经写不完了,写废了。
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很明显的是用王小波的说话口气写的,我奇怪,我并没有怎么读王小波怎么写东西老往他那里*?如你所知,一个人去模仿另一个人,尤其是根本不打算模仿实际却是模仿是痛苦的。更痛苦的事情是一个人在重复自己。所以这个故事也就相当没有快感,和很没有意思。但好在还有一些PL和不PL的MM对此表示了兴趣,这也给了我完成之动力。
这个故事开始写的时候,我似乎想好了脉络,线索,细节,层次,好像还很复杂,篇幅大概在20000字左右。但那是去年的情况了。我很奇怪,我写小说为什么会断气,我常常是一个小说写一半,等一年后再接着写完。而且往往是读者用各种途径催促我写完,比如有个读者威胁,我不写完某个故事就杀了我。我还有若干个太监小说,它们都未完成,这个不符合我的风格。虽然小说是要有缺憾的,但不能未完成,解构的活儿,我玩腻味了。我可能要传统和主流了。
一个人30岁以前,总是在和传统较劲,30岁以后,大概还是奔传统而去。这种解析,扬弃之后的回归和一开始就传统就主流有什么不同呢?如你所知,我们在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度里,总得搞出些新花样才可以吸引眼球。但最终我们发现所有的东西不过早就被前人,古人,今人,西人玩过一次了。这样就很失落了,所以我们要寻找的就是最简便原始的方式,最传统落后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意思。或者干脆就是瞎JB写,这样复杂的东西就简单化了。这个和文学本身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构成了一种悖论。这种矛盾和冲突本身就是一种平衡和不平衡之间奇特强烈的美感。
七
长句与短句,长段落与短段落,显示了这个气韵。有时停顿,有时文字的疏密和音节能散发出美来。赵飞燕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她寻找的是直入人心的句子。华丽炫目有有着光彩的,能让人记得和抄录在本子上的。不时诵读的。仔细起来,这些句子涵义广阔,充满歧义,如同交*的小径,穷尽了种种可能。再仔细起来,这些文字由于太有意义,最终变得没有意义和不可捉摸起来。
赵飞燕和她的所有文字就是这么一个印象,一种瞬间的容易飘逝难以言状的美。她是即刻的写意,是一个事物即将开始和结束的那一个瞬间,充满了动态和余味的象。“我们寻求文字的过程,就象我们跨在门槛上,是要马上出发?还要要回来呢?”
汉明帝说:“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
明帝接着点着了一根烟,烟是容易飘逝的,那香味很浓烈,适合诗情画意的产生。
“政治之所以成为政治,是因为人们需要它。而文字之所以成为文字,乃是另一种需要。”
明帝说完了这些话,很满意,他把香烟按熄了,起草了一份报告,内容是
————兹烟草一事,有益造化。然民生沉溺,国不可为。特课重税,凡烟草每担,加钱千文,“
这样的文字是用汉隶写得,古朴而庄重,在黄凌上呈现出一种静态。此后它们讲在露布,集市,千里驿站的快马上传递。
“你知道,我是一个吸烟的人。我非常希望在烟雾里,寻找思想。寻找帝国伟大祖先的脉络,但我时常徒劳无功。“
赵飞燕此时,步法轻盈,罗裳轻解,裙裾飞扬。她纵身把腰肢扭了一扭,就踏上了烟雾。她到了某种巅峰,在烟雾李,她的样子变得虚无了。她在半空中,丢上了若干句子,伴着铿锵有力的金钱碰撞教鸣。
事后,明帝努力回想赵飞燕说得到底是什么,但总也记不起来。就好像做了一个梦,却想不起梦到底在哪里。他只知道,他还活着。
从那天以后,赵飞燕再也没出现在长安城。有人说见过赵飞燕和他妹妹在某个男人手上跳过舞。但我翻遍了历史书,也找不到确切的文字记载。
合计8600字
断续写于2005年—2007年
这个故事写到这里,似乎需要转折,但我开始写这个故事时考虑过甚多曲折,甚至于很宏大。如果无有情节,也就不成故事。
我的故事通常就是那么几种叙述方式,让我很烦恼。而且他们也很不主流,但故事的写作本不需要模式。我这个故事写了两年,也没写完,这也符合我们文学要沉寂孤独之意。
故事就是瞎写瞎编,有人会说好,有人会说不好,问题是你得写实话,我不是卡夫卡,卡夫卡的故事可以没有结尾。可以是现代派鼻祖。我是中国人,因此我得把故事讲圆满了,使这个故事不至于太监了。我还要努力讲清楚了。
前面,我们说到了赵飞燕,还提到了汉明帝,还隐约说起了赵飞燕的妹妹,汉明帝当然不算一个很差劲的皇帝,他有许多自己的理解。譬如在女人的身体上思考,在女人的怀抱李找到答案,赵飞燕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让他觉得人生的快乐莫过于此,但史书不是如此记载的,史书是夹杂了个人看法的文字。史书不是汉明帝,并不知道汉明帝在想些什么,它们只是记载了表面上发生了什么。而问题的实质史书永远不坑能指导,这就需要小说来告诉你。
汉明帝不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他也未必渺小,将以有为的他,在一个国家机器里其实很无奈,他需要面对太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足以复杂到让一个人崩溃。
六
有部分MM看了这个小说的前半部分,觉得不错,迫切滴要求我写完后面一部分。但我要说的是这个故事已经写不完了,写废了。
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很明显的是用王小波的说话口气写的,我奇怪,我并没有怎么读王小波怎么写东西老往他那里*?如你所知,一个人去模仿另一个人,尤其是根本不打算模仿实际却是模仿是痛苦的。更痛苦的事情是一个人在重复自己。所以这个故事也就相当没有快感,和很没有意思。但好在还有一些PL和不PL的MM对此表示了兴趣,这也给了我完成之动力。
这个故事开始写的时候,我似乎想好了脉络,线索,细节,层次,好像还很复杂,篇幅大概在20000字左右。但那是去年的情况了。我很奇怪,我写小说为什么会断气,我常常是一个小说写一半,等一年后再接着写完。而且往往是读者用各种途径催促我写完,比如有个读者威胁,我不写完某个故事就杀了我。我还有若干个太监小说,它们都未完成,这个不符合我的风格。虽然小说是要有缺憾的,但不能未完成,解构的活儿,我玩腻味了。我可能要传统和主流了。
一个人30岁以前,总是在和传统较劲,30岁以后,大概还是奔传统而去。这种解析,扬弃之后的回归和一开始就传统就主流有什么不同呢?如你所知,我们在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度里,总得搞出些新花样才可以吸引眼球。但最终我们发现所有的东西不过早就被前人,古人,今人,西人玩过一次了。这样就很失落了,所以我们要寻找的就是最简便原始的方式,最传统落后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意思。或者干脆就是瞎JB写,这样复杂的东西就简单化了。这个和文学本身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构成了一种悖论。这种矛盾和冲突本身就是一种平衡和不平衡之间奇特强烈的美感。
七
长句与短句,长段落与短段落,显示了这个气韵。有时停顿,有时文字的疏密和音节能散发出美来。赵飞燕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她寻找的是直入人心的句子。华丽炫目有有着光彩的,能让人记得和抄录在本子上的。不时诵读的。仔细起来,这些句子涵义广阔,充满歧义,如同交*的小径,穷尽了种种可能。再仔细起来,这些文字由于太有意义,最终变得没有意义和不可捉摸起来。
赵飞燕和她的所有文字就是这么一个印象,一种瞬间的容易飘逝难以言状的美。她是即刻的写意,是一个事物即将开始和结束的那一个瞬间,充满了动态和余味的象。“我们寻求文字的过程,就象我们跨在门槛上,是要马上出发?还要要回来呢?”
汉明帝说:“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
明帝接着点着了一根烟,烟是容易飘逝的,那香味很浓烈,适合诗情画意的产生。
“政治之所以成为政治,是因为人们需要它。而文字之所以成为文字,乃是另一种需要。”
明帝说完了这些话,很满意,他把香烟按熄了,起草了一份报告,内容是
————兹烟草一事,有益造化。然民生沉溺,国不可为。特课重税,凡烟草每担,加钱千文,“
这样的文字是用汉隶写得,古朴而庄重,在黄凌上呈现出一种静态。此后它们讲在露布,集市,千里驿站的快马上传递。
“你知道,我是一个吸烟的人。我非常希望在烟雾里,寻找思想。寻找帝国伟大祖先的脉络,但我时常徒劳无功。“
赵飞燕此时,步法轻盈,罗裳轻解,裙裾飞扬。她纵身把腰肢扭了一扭,就踏上了烟雾。她到了某种巅峰,在烟雾李,她的样子变得虚无了。她在半空中,丢上了若干句子,伴着铿锵有力的金钱碰撞教鸣。
事后,明帝努力回想赵飞燕说得到底是什么,但总也记不起来。就好像做了一个梦,却想不起梦到底在哪里。他只知道,他还活着。
从那天以后,赵飞燕再也没出现在长安城。有人说见过赵飞燕和他妹妹在某个男人手上跳过舞。但我翻遍了历史书,也找不到确切的文字记载。
合计8600字
断续写于2005年—2007年
前一篇:此情可待
后一篇:【文学散文】 一个人两座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