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如何才能快乐——经典和圣贤们的快乐启示
(2015-01-01 16:11:13)
标签:
文化健康 |
新年到了,大家都在祝福新年快乐。快乐是都想得到的,但是如何得到呢?从古人和传统经典中有一些有关“快乐”的表述,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论语》里说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大家耳熟能详。这里说的学习,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片面的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学习为人处事,提升自我修养。这样的不断修炼提升,会感觉到内心充满快乐。
孔子另有一处说到快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也是老先生一种真实的心境,始终在发奋传道授业,快乐得忘记了忧愁,连变老了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多么年轻的一种心态呀。可见,向圣人学,并不是所想象的枯燥或者道貌岸然的东西,也是学习如何获得最大的快乐呢。
“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出自《庄子·养生主》,意思是说,得到了,是时机到了而已;失去了,也是因缘到了而失去,所谓的缘聚缘散。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能够随顺因缘安排而领受,悲哀和快乐都不会入到心中。那么,是说快乐也不要了吗?不是,庄子说的这种超越了一般悲伤和快乐的心,才是最大的快乐。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里记载:“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这个意思很明白了。实际上,善心生阳气,容易快乐,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坏念头多的人,阴气也重,身心都不会快乐的。
还有明代文学家陈眉公谈到“乐”,也有启示意义。他说到:“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意思也很明白了。
他说:“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宁静,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打开了,心里的痛苦、烦恼什么都没有了。就是古人所谓的“空山夜雨,万籁无声”。只听到空山里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别的什么都没有。那是寂寞的享受,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
在这种境界中,没有了身体,人和宇宙合一了。从科学上讲,你把自己脑神经一放松,就很少生病,从而健康长寿了。所以我的结论告诉大家,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不懂得寂寞的享受是没有用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