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加“大医传承文化工程启动仪式”有感

(2011-05-16 21:10:47)
标签:

中医

健康

分类: 中国文化

   昨天参加了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举行的“大医传承文化工程启动仪式”。周仲英、朱良春、陆广莘、祝总骧、郭生白、贾谦等平均年龄近90岁的六个老中医共同发动此项行动,要在几年内培养一批掌握真正中医治病理论和实践的大医,把真正的中医养生和治疗推广到中华大地。
  学习内容涉及: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生命本能论及生命本能论方法;伤寒论等中医经典传承及中医核心理论;中医治未病文化及养生健康锻炼方法;名老中医临床诊治理论、经验医案集。
  善哉此举!医者使百姓无病,期待真正的中医思想和治疗体系能够在中华大地开花,如此国人幸甚。
  读过郭生白老先生的《本能论》,深为赞同他的理论。人体有防病治病的本能,有自主排异的功能,有自愈的功能,医者所要做的,是帮助病人疏通这本能发挥作用的通道,如此可保持安康。真正的医生是自己。这不是最简单明白的道理吗?我想,在这种大前提下或应对疾病,或防患未然,方向就对了。
  但是,我们现在对待疾病的思维大前提,却基本是错的。着眼点是“病”这种现象,于是要用药来对抗。认为发烧是病,于是要想办法退烧。殊不知发烧正是身体在排毒,提供条件让“烧”发完,身体也就好了。而一用化学药,阻断了身体正常排毒,屏蔽了活泼泼的自愈本能,反而造成了亚健康。
  懂得了本能论,就获得了面对疾病的全新眼光。而“努力找病,除恶务尽”的对抗思维,就像反恐斗争越反越恐一样,因为大前提错了。
  最高明的,绝对是最简单的。我不是医生,但是直觉感觉,所有把治病弄得复杂的做法,都不对。
  在启动仪式上,听老中医们以及有关官员的讲述,还有几个颇为有意思的地方,跟大家分享。
  郭大夫对“中医”概念的阐释,让我耳目一新。他认为,中医不是指“中国的医学”,而是“中道的医学”,意出“允执厥中”、“多闻数穷,不如守中”之意。我认为这一解释,十分有价值。
  中庸和谐,正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万年中国文化所孕育出的医学,也当与中道思想同一源头。中医乃“中道之医学”的解释,应该得到更多认同,值得大力推广,如此对中医的认识,能有直指本质的确认。
  中医也应是一种文化。陆广莘大夫提出,文化部也应为中医复兴承担责任。我认为这个提议相当有建设性。
  中国古代的有识之士如士大夫等,都是要大致通医学原理的,如此可以自己养生,可以为父母乃至更多人的健康提供建议。如此在面对疾病,或者在选择医生的时候,也便知道所采取措施的方向对不对。不像现在的国人,在根本理论上,完全没有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乃至只有颠倒的认识,于是面对疾病手足无措,面对庸医也无从辨别。大家也都想当然认为,治病是医生的事。由此也可见到,中国古人所进行的包括文史哲医等各类学识的通识教育,这种文化精神,在今天的中国已不再存在,我们步着西方后尘,专于一隅而叹息隔行隔山。
  其实,每个人不必都能治病,但是完全可以也应该大概知道医学的原理,如此在养生和治病上可以少走冤枉路。这就涉及一个文化普及的问题。郭老说,中医发展的高度成熟是天下无医,生民无病。这当是真正从医者的大愿。在中国普及正确的中医思想,要有中医从业者从专业高度的努力,也应有合道的中医常识在广大民众中普及开来的结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