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道影响日本
(2009-01-11 21:54: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文化 |
当禅宗己在镰仓一带如火如荼时,原先一直拒绝新兴佛教禅宗的京都奈良一带的旧有势力,也不得不为其所撼动,后醒酗天皇亲自皈依临济宗,在获得幕府的允准后,在京都也建立了五山。
五山僧人他们对于佛学经典及其它汉学典籍都肯于刻苦钻研,世代相授,他们又善于将自己的研读心得和悟道的体会着成书籍而广为传播并且大量刻印出版中国的禅宗及佛教之外的各种典籍,在文化建设和文化积累方面都有所建树。就禅宗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五山制度的建立和五山文化的灿烂辉煌,彻底确立了禅宗在日本佛教界乃至整个日本文化中的地位,然而禅宗却具有无法动摇的雄视天下的位置,以后又渗入日本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了日本人精神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宗在日本的另一个走向是在广大的武士阶层中获得了普遍的共鸣。禅宗的理念也在这一时期对武士阶级开始产生影响,镰仓幕府取得实际的政权后,为了与虚设在京都的朝庭分庭抗礼,就主动地积极扶植新兴的禅宗建立起自己的宗教势力,并且在以后又仿照中国设立了五山制度,使镰仓成为京都之外的又一个政治和佛教中心。
禅宗的"生死一如、万物皆空"的理念很能打动一般武士的心灵,大休正念又鼓吹说所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万可出生入死,如同游戏之场,纵夺卷舒,常自泰然安静。就是说,"要有死的觉悟"。此外比他稍早的道隆还非常强调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刚大之气",这些都可以成为激励武士们在战场上视死如归的精神力量。
日本有所谓"剑道"一词(剑道一词的出现在明治以后,以前称之为剑术),将一般的剑术导引到哲学层面,而这哲学的内涵大抵就是禅的思想。
1899年,如今成了五千日元纸币头像人物的新渡户稻造在美国出版了用英文写成的《武士道…日本的灵魂》,将武士道提升到了集儒道释于一体的东方伦理精神,这己经是一种泛化了的概念。不管怎么说,武士阶级在形成他们的精神理念和具体的行为规范时,都受到了禅宗思想的相当大影响,或者说禅宗思想构成了武士道精神的一部分内在底蕴,这应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禅宗所影响的不只是武士道,它对日本人的书画、诗歌、艺术、茶道、造园、花道乃至日常的生活都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换句话说,镰仓时代以后,禅宗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说起来也使我们中国人有些汗颜,近代以后西方人对禅的了解来自于日本人,英文中禅的一词的发音源于日语中"禅"的读音,为"zen"而不是汉语中的"chan"。
时至今日,相当一部分日本人依然参与着坐禅修行。到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在校园附近见到早大的禅宗组织会正在募会员,清风会的主要活动内容就是坐禅。到镰仓的圆觉寺去踏访时,在居士林广外见到块"土日坐禅会"的木牌。居士林的坐禅会,历史已经很悠久,每天一清早举行一小时的坐禅活动,名日"晓天坐禅",另在周六、周日(即所谓土日)可在此住上一宿,在此参加周末坐禅会,不过不是免费;每年7月下旬,还设有禅宗的夏季讲座,据说也很有人气。摘自《日本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