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难中的精神光辉,平常为何暗淡?

(2008-05-27 23:25:19)
标签:

汶川

地震

文化

 

 

    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夺走了同胞的生命,也震醒了中华民族精神深处的光辉。在抗震救灾中,无以数计的牺牲和奉献、关爱与互助,一次次让人热泪盈眶,也让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处,有一种不灭的精神在。

   一方面,地震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高贵精神,但是另一方面,又有一个问题让人不禁要问:在平常的日子里,这种可贵的精神去了哪里?!

   在平日里,我们有太多的行为值得诟病:公共场所争先恐后不讲秩序;街头有人遭遇危难时,众人冷漠以对;一些公共机构办事人员办事拖沓态度轻慢;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坑人蒙人……

   古人说,“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危难时候的牺牲和奉献,固然可歌可泣,但是上万年传承不断的中国文化,其精神核心处更崇尚一种“平常心”,教人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保持着从容优美的素质。

   一个国家的健康前行,其根本动力是这个国家要有较高的国民素质。国民不仅在大难面前,而在平常的日子里也能够展现高尚的素质,那才是一个社会真正成熟和文明的表现,也是一个民族能健康前进的根本保证。

   观察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其之所以发达,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一种能持之以恒的国民精神作为内蕴。也许有些国家在面对大的灾难时其政府和民间的表现可能还不如我们——比如美国卡特里娜飓风期间就出现无政府混乱状态——但是在平常时日看来,这些国家更有一种较高的国民素质作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在日本,公路上塞车的时候,人们一定会有秩序地排起长龙,决无加塞抢先的现象;比赛过后,数万人的体育场几乎没有废纸和果皮垃圾。在德国,人们主动履行环保责任,即使是开公车的司机,如果停车超过一分钟,也会主动熄灭发动机;德国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没有售票员,但人们自觉在售票机上买票坐车。在美国,每4个公民中就有3个是慈善事业的定期捐助者;志愿为社区提供服务的美国人占美国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而具体到面对灾难时,我们的“平常心”,更体现在一种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和以人为本做好应对的责任心上。

 《黄帝内经》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意思是说,在问题或者灾难发生之前就觉察到问题可能发生,从而做出相应调整,使问题不要发生,或者即使有不可避免的灾难发生,也能做好充分的对应措施,灾难降临时损失能降到最低。这句话不仅仅是中医的道理,对人世间的所有问题也都应是适用的。天灾无法躲避,但是人祸却可以尽量避免。运用我们的智慧,克尽人事,最大程度降低天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比如,在地震易发地带,我们要用责任感把房子造得更结实一些,对民众,尽力做好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训练。在本次四川地震中,就有校舍因为结构扎实而没有被震倒,也有学校因为平日做好了疏散训练从而在地震时没有伤亡。而我们的临国日本因为地震频繁,有关机构就地震时的应对就对国民做了充分的训练。

   或许还有许多这种那种隐藏的危机,需要我们用“治未病”的慧眼去发现并加以可能的应对。比如,纽约曾经发生的大停电如果上演在北京或上海,我们是否保证到时有充分有序的应对?又比如,我们的金融体系究竟是否隐藏危机,需要我们以智慧发现和进行合理的引导?(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