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到底苦不苦?

(2008-04-04 12:57:08)
标签:

文化

分类: 中国文化
 
    人生是苦还是是乐呢?稍有人生经历的,都不会承认人生只是乐,因为有好多苦啊。相爱的人不能相聚,想赚钱赚不到,苦恼多得很。说人生是苦吧,却又有不少乐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都是乐趣。
  人类一部发展史,就是找乐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似乎乐趣更多了。电子游戏、电视节目、飞机旅行、海岛假日,乐趣似乎数不过来。如果厌倦了这些电子生活,你还可以重回自然,做背包旅行,做深山探险。生活似乎永远有乐在前面。
  如果从苦的角度来阐释人生,我很怀疑这样可以了解人生的真相。因为乐趣似乎很多很真实。你要是从佛教的角度来阐释人生的苦,可能更会招致反感,更要让人以为佛教是要走消极逃避的路子了。
  释迦牟尼不会认为人生只有苦。有一部经文,说他从城门的四个门,分别看到生老病死的现象,于是发现人生很苦,于是出家求道了。这很明显是一种神话故事。二十多岁的人了,还不知道什么叫生,什么叫老,什么叫病,什么叫死,那是什么鬼话呢。
  如果硬要以苦乐来解析人生,那么可以说,人生是苦乐参半的。
  真正的佛教,说到人生“苦”,大概还不应该被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所谓烦恼痛苦。如果只是这种苦,那人生的乐,怎么解释?如果乐解释不了,那你这透析生命实相的佛教,是否就名不副实了?
  佛教里的“苦”,应是感叹世界的变化。人生世界,无时不在变化中。无论你如何希望青春永驻,无论你如何企求财富永存,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佛教所说的苦,应是要你体认到这种无奈,这种变动不拘,这种不实在。而这种永远变动的“苦”,是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相。世间没有永远,如果有的话,只有“变”是永远的。
  孔子是深知这变的。看着河水东去,他发出“逝者如斯”的感叹。而《易经》透露的天机之一,正是永远的“变易”。色,受,想,行,识,没有一样是不变异的。最坚固的欲望,也没有实体。你想执着任何东西,你真的就抓住了吗? 
  真正体认到一切都在变动,那人生到底走进了消极还是积极?答曰,无所谓消极积极。流水行云,还有消极积极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