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尼采禅文化 |
分类: 禅的戏论 |
“一切有爱心者,如果没有达到超过同情的高度,那真是不幸!”(96)
“我嘲笑一切怜悯,而且歌唱着”。
不是否定所有的同情。而是否定标榜同情的做法。为了不使受施舍的人软弱,应该注意方法和尺度。“如果我必须同情他人,我不愿被人称为同情者;如果我要同情,那也要在隔得远远的地方。
在我被人看出以前,我就要蒙脸离开:我要求你们这样做,我的朋友们!“
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乃是因为他不能有独立自信的精神。身体的残疾,或者物质的匮乏,并非不幸中最不幸的。如果有健全的精神,即使他一文不名,或者他四肢不全,他依旧是真正的生活者。所以,真正的拯救,乃在于教人树立自信的灵魂。
实际上,尼采在这里并不是真的要消灭形体上的乞丐,而是主张放弃一种乞丐的心态。人可以求助,但是不要因此就有乞丐的心态。尼采借此呼吁一种自立的人生,不要做精神的软弱者。
“大恩大德,不要使人家感谢你,而要使对方产生报复心;小小的恩惠如果被人铭记在心,就会变成对方心中的蛀虫。”
“可是,我是一个赠予者:我愿意以朋友的身份给朋友赠予。不过,不认识的人和穷苦的人,可以让他们自己亲手来摘我的树上的果子:这样可使他们不大会感到羞愧。”(95)
在真正佛教精神中,最有价值的施舍,是“法布施”。觉悟了的人,通过合适的方法,使别人同样获得觉悟,成为自立无碍的人。而要使别人获得觉悟,自己首先需要觉悟。只有一个真正通达挺拔的灵魂,才会触动别的灵魂,并使其坚强自立。
中医也有同样的理论。医者之所以能帮助病人,不在于直接祛除病人的病,而是要通过从旁帮助,让病人自己立起来,利用自己的内部力量,治愈疾病。
尼采呼吁:“医生啊,医治你自己吧:这样,你才能也去医治你的病人。病人亲眼看到自己把自己治好的人,让此事成为对病人的最好的医治吧。”(84)
“如果你有一个受苦的朋友,那么你就做他摆脱痛苦的修养所,可是要像一张硬板床,一张行军床:这样你会对他最有用处。”
他批判上帝对人类的同情,因为这种同情,所以培养了世人的软弱和仰视,不能自立。也因为这种同情,上帝必须要“死”掉,人才能立起来。
魔鬼曾对我说:“上帝也有他的地狱:那就是对世人的爱。”
最近我听到魔鬼说这句话:“上帝死掉了;上帝死于他对世人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