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解尼采--如何拯救不幸者

(2008-03-19 19:02:22)
标签:

尼采

文化

分类: 禅的戏论
 

   “拯救那些至今陷于不幸的人的,不是你们的同情,而是你们的勇往。”因为,“同情造就了一切自由心灵的沉闷空气”。

   你们问:“善是什么?”勇敢就是善。

  同情心是好的,生出善良。物质的施舍,如果是为了解决他人的危急,那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同情和施舍,造就一个只是仰仗别人的灵魂,那么,你的施舍,恰好做了恶。更关键的,是要被施舍者自己站立起来。

   “世界上哪里还有比同情者所做的蠢事更蠢的呢?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同情者的蠢事危害更大呢?”

  “一切有爱心者,如果没有达到超过同情的高度,那真是不幸!”(96

  “我嘲笑一切怜悯,而且歌唱着”。

  “一切伟大的爱超过同情;因为伟大的爱还要创造它所爱的对象!”

不是否定所有的同情。而是否定标榜同情的做法。为了不使受施舍的人软弱,应该注意方法和尺度。“如果我必须同情他人,我不愿被人称为同情者;如果我要同情,那也要在隔得远远的地方。

在我被人看出以前,我就要蒙脸离开:我要求你们这样做,我的朋友们!“

  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乃是因为他不能有独立自信的精神。身体的残疾,或者物质的匮乏,并非不幸中最不幸的。如果有健全的精神,即使他一文不名,或者他四肢不全,他依旧是真正的生活者。所以,真正的拯救,乃在于教人树立自信的灵魂。

   而接受赠予者,也不要有低人一等的心态。这样的心态,是在扼杀一个灵魂。即使是接受了赠予,也不必牺牲自己的自信。为此尼采呼吁:“以冷淡的态度接受赠予吧!以表扬对方的态度接受赠予吧!我如此奉劝那些无可赠予的人。”

   “乞丐们,应被完全清除!”尼采更是有些“极端”地喊了出来。

实际上,尼采在这里并不是真的要消灭形体上的乞丐,而是主张放弃一种乞丐的心态。人可以求助,但是不要因此就有乞丐的心态。尼采借此呼吁一种自立的人生,不要做精神的软弱者。

   笔者由此也想到在国内看到的一则呼吁捐助困难儿童的广告,上面写着“ 9958”,意思是“救救我吧”。这个广告,给人一种乞怜的感觉。也许困难儿童受到了捐助,但是他们的心灵难道不会由此更受到自卑感的浸透吗?这广告,也可能在助长捐助者的傲慢心态,让人认为,自己可以捐助别人,而产生优越感。

  “大恩大德,不要使人家感谢你,而要使对方产生报复心;小小的恩惠如果被人铭记在心,就会变成对方心中的蛀虫。”

 “可是,我是一个赠予者:我愿意以朋友的身份给朋友赠予。不过,不认识的人和穷苦的人,可以让他们自己亲手来摘我的树上的果子:这样可使他们不大会感到羞愧。”(95

  在真正佛教精神中,最有价值的施舍,是“法布施”。觉悟了的人,通过合适的方法,使别人同样获得觉悟,成为自立无碍的人。而要使别人获得觉悟,自己首先需要觉悟。只有一个真正通达挺拔的灵魂,才会触动别的灵魂,并使其坚强自立。

  中医也有同样的理论。医者之所以能帮助病人,不在于直接祛除病人的病,而是要通过从旁帮助,让病人自己立起来,利用自己的内部力量,治愈疾病。

  尼采呼吁:“医生啊,医治你自己吧:这样,你才能也去医治你的病人。病人亲眼看到自己把自己治好的人,让此事成为对病人的最好的医治吧。”(84

  “如果你有一个受苦的朋友,那么你就做他摆脱痛苦的修养所,可是要像一张硬板床,一张行军床:这样你会对他最有用处。”

他批判上帝对人类的同情,因为这种同情,所以培养了世人的软弱和仰视,不能自立。也因为这种同情,上帝必须要“死”掉,人才能立起来。

魔鬼曾对我说:“上帝也有他的地狱:那就是对世人的爱。”

  最近我听到魔鬼说这句话:“上帝死掉了;上帝死于他对世人的同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