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尼采禅文化 |
尼采说,心灵自由之路上,有三个转变。
精神变为骆驼,骆驼变为狮子,狮子最后变成孩子。
骆驼最善负重。在阿拉伯世界里,骆驼是十分受尊崇的动物。在茫茫大漠里,骆驼满身辎重,不言辛苦。
敢于负重的,才会尝到真正的轻松是什么。敢于承当大责任的,才有获得大解放的可能。
“只要是真实之水,哪怕是污水,也跳进去,不管是冷的青蛙和热的蛤蟆,一概来者不拒,”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没有任何借口。命运来挑战时,艰辛磨难逼近时,毁誉称讥一齐袭来时,直面是最智慧的选择。
“这一切最重的重负,负重的精神都把它们背在自己的身上,就象背着负重趋向沙漠的骆驼,精神也如此急忙走进它的沙漠。”
如果只有承当,你会被压垮。之所以要勇敢负重,是因为那勇敢的心要展现出来。这是劫后重生的大戏中最悲壮的一幕。尼采说,为此,你必须变成狮子。
“在最荒凉的沙漠中,发生了第二阶段的变化:精神在这里变成狮子,它要攫取自由,在它自己的沙漠里称王。”
一切的思想的教条,一切烦恼惆怅,狮子都要革它们的命。狮子要在重重包围中,创造自我主宰的自由天地!
“创造新的价值--就是狮子也还不能胜任;可是为自己创造自由以便从事新的创造--这是狮子的大力能够做到的。”
“给自己创造自由,甚至对应当去做的义务说出神圣的否字,我的弟兄们,在这方面就需要狮子。”
“有谁必须在善与恶中成为创造者,诚然,他必先成为毁灭者,破坏价值。
尼采在这里,向奴役人们千年的宗教道德教条发出了狮子之吼。突破这缠绕脖颈千年的密集的绳索,要勇猛大力的狮子。
由是,至恶也属于至善,但这是创造的善。让一切东西破碎吧,还有许多屋子得盖起来。”
在尼采的时代,他看到了奴役人类精神的最大的桎梏。于是他的精神的狮子展开了搏击。在任何一个时代,在任何一个有苦的时代--大概没有哪个时代会例外地没有苦--不需要精神的狮子呢?
无独有偶。在禅门里,狮子,作为勇猛大力的化身,也是受到推崇的。在参禅的时候,禅师训导学人,要具长远的勇猛心,不要学那咬咬放放的韩国(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国名)的狗,要学大力的狮子,一口咬死:“直须狮子咬人,莫学韩卢逐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学道须是铁汉,才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因有狮子的勇猛,终要挣脱那绳索,走进重生的清新天地。这就是婴儿的诞生。
“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
尼采用诗人的语言,歌颂着凤凰涅磐后的新生。在这里,没有教条的束缚,却有自在创造的心灵。一种平怀,泯然自尽。坏空成住,生生不息。
能够如同小孩游戏三昧的人,必定经历了血和泪。
禅文化里有“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境界三变,这中间,也经历了血和泪。
前一篇:能自在,因为敢承当
后一篇:淤泥生莲花,红尘有禅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