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如何回归礼仪之邦?

(2008-02-05 06:34:2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文化
  
  中国人需要回归内心,需要心灵修养。中国人需要静坐。
 弥漫着物质气息的中国,这样的话恐怕有些不中听。可能要被斥责为“不现实”,“夸夸其谈”。而且,说到静坐,一些人会马上想到某某功。这都是误解。
 世界大概有三个文化区。东方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任何文化之所以获得认同并流传,因为它在不同程度上符合人的需要,有利于人的幸福,都能帮助人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心灵。一个有“心”的社会才会谈得上幸福和谐。
 在巴基斯坦,我的一个深刻体会是,尽管这个国家经济并不发达,而且一些地方还有些乱,但是巴基斯坦人--不管百姓还是所谓精英--都给人一种安详礼貌的印象。哪怕是很穷的人。不只对我这个外国人,我看到他们互相之间,在大街上,也都表现很沉静有礼。
 这种气质,与伊斯兰教有关。一个傍晚,我路过伊斯兰堡红色清真寺。随着清真寺的钟声,普通穆斯林纷纷从附近各地赶到,进行每天例行的祈祷。城市里许多这样供人祈祷的清真寺。此外,在高速公路中间的隔离带,在机场侯机厅,在建筑工地上,在街道某一处,随时看到三三两两或者独自一个,铺上一片毯子,跪在地上祈祷。
 巴基斯坦人通过祈祷的方式,不再浮躁,一定程度上回归内心,回归道义礼貌。在巴基斯坦,没有象中国这种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猖獗的现象的.
 至于恐怖分子利用了伊斯兰教,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再说基督教文化。欧美仍旧是基督教文化影响下的文化,教堂如同清真寺一样,是让人回归的地方。六天都可以做坏事,礼拜天到教堂忏悔一下。即使如此,还是给人一个面对自己的机会。
 欧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基督教的底蕴。当然近代西方的发展,是在革新基督教、剔除蒙昧主义的基础上完成的。但是,毕竟是千年的传统,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基督教的文化影响在西方在减弱,但还是存在。
 欧美人能有比较节制的表现,他们的经济建设能发展,法制建设能到位,与基督教文化有关。他们把对上帝的忠诚异化成了对财富的忠诚,对法制的忠诚。
 作为东方文化区的中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不必搬别的文化。谈到别的文化,只是作为一个借鉴。以别国为鉴,可以正本邦。
 现在中国文化精神几乎只剩下一点气息。于丹弄了个热潮,但是还太浅。最关键的,没有了方法。吾日三省吾身,人人都会讲,但是为什么只留在口头上?
 文化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幸福,没有另外的理由。中国古人是重视心灵修养的。这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地方.诗词歌赋,各类文章都是从这里出来的.所以宋代大儒说到“见人静坐,便曰好学”。现在瑜迦在中国遍地开花,瑜迦也是要静坐的。可见静坐与宗教或什么烂功并没有必然联系,是一种学习和提升自己、让自己获得自在安宁的方法。
   中国文化不是宗教信仰--佛教到了中国变成了非宗教的禅,就是证明.中国文化认为心灵本身就是一种自在智慧,只要通过一定方法,人人可以达到心灵与生活的和谐交融。这需要回到内心。儒释道三家,核心都是讲如何自知,如何明心.
  有朋友到印度学习瑜迦,问当地人你学瑜迦吗?他们很惊讶:瑜迦要学吗?在印度人看来,瑜迦就是生活.印度人很欢快乐观,对死亡也不恐惧,恒河水同时是为新生儿做洗礼,也为亡者做送别。这就是一种瑜迦。很自在解脱.
  日本人有茶道,花道--都是从禅文化引申的,也是让人回归和和谐的方法.可见心灵回归就是生活.生活百态中都可以体验心灵回归.心灵回归与宗教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人本有的一种诉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