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非洲(五):中国文化的弹性

(2007-11-20 16:03:32)
标签:

旅行/见闻

非洲

西方

中国

 
   走访了中国驻肯尼亚使馆的官员,也采访了一些中资企业,听他们讲述在非洲生活工作的苦乐。
   相比较西方人,中国人在非洲更受当地欢迎。一位参赞说,西方援助肯尼亚动辙上亿,中国的援助也就千万了不起,但是非洲人觉得中国人亲切。
   在援助会议上,西方人会轮番直接批评当地政府和机构,这里搞得不好,那里搞得不好,腐败太严重,等等。西方领导人只有听的份。
   有谁愿意挨骂呢,而且是很不给面子的责备。这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要跟我们一样,否则我们就反对。西方一直在援助,非洲人一直在挨骂,非洲的形势却也不见大的好转。西方这种交际方式,我觉得不是最高明的交际方式和援助方式。
   有人说西方人傲慢,也说得通。我的理解,这就是他们一种思维方式,他们黑白分明,不晓得中道和融合的道理,没有读过当然更谈不上从精神实质上把握杜甫的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非洲人感觉中国人跟他们平等。这位参赞说,当地人见到中国人,高兴起来会称兄弟。而见到西方人,就感觉人家高人一等不敢亲近。追求平等不二而不是居高临下,我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
   非洲人节奏奇慢。约一个采访,要好几次,而且常常不守诺言。投资肯尼亚的一家中国医药企业负责人跟我们讲了这种不适应。开始他也很烦躁,非洲人怎么这么慢和没有效率!但不久他想通了,这是非洲人的特点,不能太着急,需要自己先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对他的员工,也就多了宽容。
   这是中国人的弹性。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如庄子说的,无可无不可。这道理当然容易被误解,落入没有是非的乡愿,但是不能不看到好的一面,可以随乡入俗,跟当地打成一片。至于改进,那一定是打成一片以后的事。西方的文化,就不容易达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掌握真理。
   中国人脑子拐弯拐得快些,懂得随圆就方。跟人打好交道,这是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