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恶俗网络歌曲诗经 |
分类: 中国文化 |
一些网络歌曲的低俗是不争的事实,年轻人们的音乐热情全都被这些声响所占据,的确不是什么让人振奋的文化现象。不过,笔者质疑这种抵制是否真是理想的做法。
被看作“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经》里,其实也并非只是高雅吟唱。“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经·郑风》里的这几句,唱的就是女孩子直白大胆地表示对心上人的怨怒,其大意是:你这家伙太狡猾,不跟我说话,不跟我吃饭,因为你,我吃都吃不下,气不打一处来。其内容跟“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的通俗—抑或庸俗--水平不是有得一拼吗?
《诗经》里有俗,可是不仅仅只有俗。其中幽雅的诗句恐怕许多人都能说上几句。这便是关键的地方了。你不必管有没有俗的东西—是否“恶俗”暂且不讨论,因为尺度难以把握,而问题在于:你有没有雅。
凡存在必有理。孔子的“诗三百”里能容下诸如《郑风》中这种俗的词句,这种大度应该值得参考。看今天恶俗的音乐,却也有大批追随的人群,这就是需要承认的现实。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呢?恐怕其中一点,应该就是对正规音乐的反叛。正规音乐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吸引大众,大众需要别的抒发渠道。有人以“馒头血案”来恶搞名导演的电影,并且追随者众,不是也因为对大制作电影的失望吗?
老艺术家们在抵制恶俗的时候,有没有想到,问题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既符合大众口味又脱离低级趣味的音乐?《外婆的澎湖湾》这种当时台湾的通俗歌曲,上口又清新,给人美的享受。可惜现在大陆音乐人少有能做出来。
传播大众音乐的媒体—主要是网络媒体,也需要多一些社会责任意识。并非完全没有好的音乐,在于主动发现并主动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