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台一个更科学的“大学排行榜”

(2006-06-26 08:23:17)
分类: 时事评论

 

 

出台一个更科学的“大学排行榜”

 

新京报25日发表了《“大学排行榜”误导公众》一文。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2/2006/06-25/014@032014.htm

文章作者对目前中国“大学排行榜”误导公众的看法,笔者表示赞同,同时也认为,或者废止这样的“大学排行榜“,如果没有办法废止,那就出台一个相对更科学些的“大学排行榜”,起到一些正面的引导作用。

要出台更科学的大学排行榜,就必然要认清真正的大学精神。爱因斯坦在其晚年文集《论教育》一文中说:“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最高的生活问题……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大学”一词所来源的经典《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最根本的是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有独立思考精神和完善的人格修养又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目前的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标准,显然都不能全面反映甚至违背大学精神。这在《“大学排行榜”误导公众》一文中也有提到。

看一个有名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说法。该课题组每年都出台大学排行榜。该课题组认为,“中国一流大学代表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最高学术水平;对于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说,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希望进入国内最好的大学接受最好的专业教育,将来成为中国社会的精英。”(http://learning.sohu.com/20060110/n241362283.shtml

从这个课题组的观点看来,判断是否一流大学主要看“学术”和“专业教育”水平,而不需要涉及人文精神和学生人格培养。这显然不是全面的评价标准。即使是看学术水平,也有需要质疑:通过目前的考察标准是否可以考察到真正的学术水平,比如学校是否只是通过快餐一样的论文发表而轻视深入的研究?

可以看到,目前的大学评价的标准也体现着当前社会上对大学教育相当普遍的功利态度,这就是重视技能和实用而轻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的培养。这也是为什么当前一些大学排行榜有市场的重要原因。

更科学的大学排行应该有严格标准体现出对真正的大学精神的考察。在中国大学整体仍缺乏真正科学和人文精神培养尤其是人文精神培养的情况下,仍需要在“矮子”中选出“长子”,在排行中对那些比较重视真正大学精神的学校给予充分的肯定。

对学校水平的评判,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优秀。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看学生是否优秀,不能只看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应该更重要。大学排行不妨也把走出学校的学生的考察作为标准之一:哪些学校的学生在工作中更有成就,更有团队精神,更能创造,更有公益心……相信这种调查结果会跟只着眼于大学的调查有差距。可以让用人单位参与到大学评价中来,从而使评价更有实际意义。这样的操作有一定技术上的难度,但似乎不妨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北京记者 赵州茶)

?/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