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优美的广告语唤醒文明的心

(2006-06-07 07:59:32)
分类: 时事评论
 
   北京的街头,倡导人们文明举止的宣传标语或横幅频频可见。可是,不难发现,许多标语或横幅,总像是板起脸孔说教,让人不太能自愿地遵命奉行。更有极少数带有粗暴语言的标语,很难想象真的可以起到倡导文明的效果。
  文明的种子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缺少的只是好的引导。希望市民养成良好的素质,那么,倡导者首先要有文明和艺术的引导方式。优美的标语和广告,能唤醒人们心底文明的种子,创造文明的氛围。制作这样的宣传广告时,应避免把对象看做是素质低下、需要接受严肃的“教育”的人,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和命令的语气。“不要”、“禁止”太多了,带来的可能更多是麻木的感觉和视而不见。生动幽默的标语比说教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人们需要的是信任而不是怀疑。在去年的南京“十运会”上,原来有一句广告语是“人人争做东道主”,主办者后来改成了“人人都是东道主”。很多市民说改得好,因为新的广告语让人有一种强烈的被信任的感觉,于是也非常自觉地注意自己的文明举止,努力为“十运会”出力了。
  从制作上来看,形式优美的广告自然更能打动人,比如好的广告语配以优美的图景。那种色调呆板、一味铺排文字的广告,应该尽量避免。笔者所在的小区,一进门就能看到旁边竖着好几个大的标语牌,包括“市民守则”、“小区居民须知”等,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很多条款。可是,真正去关注上面写了什么的人恐怕很少。繁杂的条款,带给人的只有视觉和心理的麻木及疲劳。如果这么多守则不能落实,还不如从能够落实的一点点做起。与其多而繁,不如少而精。
  此外,好的公益广告也应该有更多的展示空间。在许多公共场合,包括地铁或公车车站,不能只是商业广告的天下,应该开辟一些显眼的位置,安置形式和内容都优美的公益广告,让市民的文明意识在有意无意的熏陶中深入内心。在这个方面,职能部门需要承担起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