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夕阳下的古罗马市场

(2006-03-29 12:46:40)
分类: 西方文化

有个国外生活多年的朋友乍到北京,几天之后感叹:“要是没有故宫、颐和园和长城,北京就真的不叫北京了。” 当然,他的说法有些夸张,可是道出了一个让人警醒的事实:北京几乎已被钢筋水泥的各种现代建筑所淹没,千年的文明古城,竟然难以找到她本有的深厚文化内涵了。

实际上,现在的北京,不仅城市的外在风貌显得肤浅功利,实质也缺少了文化而多了浮躁之气。而欧洲的多数城市,都能带给人文化的享受,也常能给人心灵的启迪。

欧洲的城市比如罗马、巴黎或者慕尼黑,现代建筑占的比例很小,传统建筑和文化设施得到很好的保存。走在罗马或者佛罗伦萨的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的历代尤其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或文艺作品。记得有一次,独自坐在罗马市中心的一处小山丘上,俯瞰落日余晖中的诺大的古罗马市场,眼前尽是保存完好的断壁残垣,感觉恍若回到从前,不辨古今,心净如洗。

德国的许多城市,即使是只有两三百年历史的城市,都分有“老城”和“新城”。“老城”极力保存了城市当年建筑的样子,主要的街道是不准开车的步行街。街上干净无染,很多街道保留了当年的小石块砌成的路,青黑色的路面显示着城市的历史。在“老城”里,总有专门介绍城市历史的宣传栏,介绍的内容包括城市的建设进程以及影响城市发展的人物等。一些距现在时间很近的建筑或文化设施,也一定当作文物保存完好,并在旁边配有相关的文字介绍。

对于自己创造的一切文明,德国人都相当珍惜。在原来的东德,因为种种原因,不少历史建筑没有得到很好保护。两德统一后,联邦德国政府投了将近20亿欧元的资金,用于保护原来东德地区城市的各类历史建筑。

德国文化部有官员对笔者说,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财富的一部分,保护并让市民了解它们,会增强市民对自己的文化的认同,城市的未来也因这种文化的继承而不会迷失方向。

德国的城市,各类博物馆很多,记录着这个国家文明的传承。许多博物馆门票价格相当低或者免费。在鲁尔区的波鸿,笔者访问过这里的德国矿山博物馆,介绍德国矿业发展史包括矿山安全史。那次访问,正好遇到好几批从德国各地来的学生团。学生们观看当年的开矿设备和模拟采矿演示,十分投入。德国有一些让人乍听惊奇的博物馆。比如在柏林,有一个介绍德国制糖历史的“糖博物馆”。

文化的创作和欣赏也是欧洲许多城市生活紧密的一部分。德国首都柏林有数量众多、大大小小的电影院和剧院。一些文艺从业者在这里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地铁或大学的宣传栏里,各类文化活动的广告数不胜数。这些文化活动是亲近民众的。笔者一个朋友学舞蹈,她跟几个朋友自己创作的一个小舞剧,在一个只有三十多个座位的简陋小剧场演出。最后她们还跟观众互动。

德国伟大作家歌德注意到文化的巨大力量。他说:“假如不是通过一种光辉的民族文化均衡地流灌到全国各地,德国如何能伟大呢?遍布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剧院,作为支持和促进民族文化教养提高的力量,是绝不应被忽视的。”

欧洲的城市总有街头艺人和他们美好的音乐,给城市增添艺术和幽雅的气氛。他们决不会用粗糙的音乐获取听众的硬币,一定是用心地表演。一次,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市中心的一处露天地点,在一架不甚豪华的钢琴上,音乐学院的一个男学生在那里弹了整整一个上午,许多是优美的古典乐曲。周围的游人一次次地鼓掌,一次次地送上慰劳的零钱。而他始终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