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非遗”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知识产权报2011-6

(2011-06-23 00:12:44)
标签:

转载

  

    一场场别具特色的民俗表演、一幅幅精美的顾绣作品、一件件精美的界首彩陶作品……让人眼花缭乱。和往年一样,6月11日,“非遗”作为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的主角,赚足了观众的眼球。不同的是,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是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依法保护,重在传承”不仅成为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还将成为今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原则。 “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彩陶、演绎左权开花调、手绘唐卡,不仅向人们展示着别具风味的“非遗”项目,还承担着更重要的宣传保护、传承“非遗”的历史责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  让“非遗”保护有法可依


  6月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正式实施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强化了保护责任。如何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非遗”保护,是今年文化遗产日的首要任务。记者在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现场看到,“依法保护,重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展”展区,观众不仅能阅读到法律文本全文,还可通过阐释性文字认识该项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业内人士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将各级政府部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上升为法律责任。从此,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非遗”保护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文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要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促进“非遗”的传播和弘扬;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法律实施细则等配套法规建设,修订并出台有关部门规章,推动各地出台地方性法规,为“非遗”保护提供较为完备的法律保障;结合“非遗”保护工作“十二五”规划,完善“非遗”调查制度,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分类保护标准规范,强化对代表性项目的保护,进一步落实对传承人的保护措施,并将“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非遗”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非遗”加以记录、整理和存档,并借助现代影像技术手段传递其文化信息。今年的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中,“我们的精神家园——201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共展出221幅(组)作品,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状况、存续状态和保护成果。“薪火相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徒同台展演”上,来自北京、山西、四川、云南、青海等25个省(区、市)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观众献上了精彩的表演。


 

    生产性方式保护“非遗”  还需量体裁衣


 

  长期以来,我国在保护和传承“非遗”上进行了有益探索。针对不同特点的“非遗”项目,分别采用了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或生产性保护方式。其中,生产性方式保护“非遗”,因为不同“非遗”项目经过市场开发后结果迥异,成为业界专家和学者争论较多的一种。
  在生产性保护实施过程中,有的“非遗”项目获得了成功,并得到了市场认可。国家级龟龄集传承人、山西广誉远中药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柳惠武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龟龄集是国产中成药中的一大珍品。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广誉远公司将产品行销至全国各地及泰国、马来西亚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不过,也有部分“非遗”项目在市场开发中受到了冲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特有的绘画艺术,但近年来,手绘唐卡艺术受到了唐卡印刷品的严重冲击。唐卡勉萨派传承人罗布斯达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说:“手工绘制的唐卡艺术在绘制过程中体现着画师对民族宗教文化的虔诚之心,而机械生产的唐卡就完全丧失了这些文化意义,成为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苑利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开展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制定非遗传承人登记制度,避免‘非遗’的滥指定;建立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非遗’资源资料库或数据库,实现成果资源的共享。”


 

    濒危“非遗”项目  亟待培养传承人

 
  数据显示,我国764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中,52.49%的品种因后继乏人等原因陷入濒危状态。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已消亡了100个传统地方戏剧种。甚至有一些“非遗”项目还没来得及整理,便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培养出更多的接班人保护“非遗”成为很多传承人的愿望。
  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因源于明代松江府顾名世家而得名。2006年,顾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这项宝贵的织绣工艺仍摆脱不了后继乏人的尴尬,这让传承人富永萍非常担心:“顾绣是民间绣艺与文人画结合的产物,如果没有人传承下去,可能就会断在我们这辈人手里,只要有人愿学,我们顾绣工作室将免费传授。”为了让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下去,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第20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邰立平也煞费苦心。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以前招过不少徒弟,但是很多人都坐不住。此外,仅靠木版年画难以维持生计,这让很多徒弟都转了行。只要不怕吃苦,我都愿意收其为徒。”
  对此,苑利认为,政府的保护工作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少“非遗”项目后继无人的难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做制度上的设计:“对于经济效益差或完全没有经济效益同时技艺又十分复杂的项目,国家可针对性地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给传承人补贴,给学艺者助学金、奖学金,解决学习期间的基本生活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和民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公益性的民俗活动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