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音乐剧《屋顶上的小提琴手》开场歌曲“传统”
迎《42街》登陆中国,掀踢踏风暴席卷神州!
第三届音乐剧夏令营即将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杭州和宁波启动,
敬请关注!
不久前同名博文( http://blog.sina.com.cn/u/48543093010009jv
)发表以后,广大读者了解到孟欣导演开始再次反省《同一首歌》,因为它不再令人激动了,问题就出在没有用新的内容和激情,来吸引观众的继续关注,但大家同时又觉得非常不尽兴,以不同方式问我:《同一首歌》的产业化进程为何步履艰难?《同一首歌》产业化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记得2004年1月6日下午,在孟欣导演主持下,《同一首歌》在中海航宾馆五层会议室举办了第三次品牌发展研讨会。在开场白中,孟欣导演明确指出:《同一首歌》应成为百年品牌。怎么才能成为百年品牌?央视有些栏目在辉煌的时候突然死掉,有的在辉煌中,有的在饱和中,有的在下滑中,我亲手创建的《东西南北中》都已经衰退了,如果不按市场经济规律,而是继续按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办事,这些品牌都会慢慢死掉。市场有需求,但是我们并没有和市场联系在一起,我们无法满足这些市场需求。很多文化公司和演出公司,在市场上表现很出色,这是我们中央电视台难以做到的。说白了,我们是制作节目人,但是从市场营销上,从公司运作上,我们还是比较弱。我们想玩一个新的游戏规则,有没有这种可能?
所以说,孟欣导演在发展《同一首歌》品牌过程中一直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只是CCTV的体制严重束缚了《同一首歌》品牌的提升,致使《同一首歌》产业化至今没有落到实处。后来,我们认识到,如果改变不了机制,但是可以改变合作方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亲自为《同一首歌》起草了多份股份制企业改制方案,但最终全部不了了之。
怎么使《同一首歌》品牌百年长青?通过产业化,建立起一个多支点的、立体盈利模式的、超稳定的经营结构,这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具体怎么来运作?这是困扰《同一首歌》的第二个关键要素。没有执行力,再大的理想也是虚无的。所以,我在这里再次建议:第一、《同一首歌》应该建立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操作队伍,它应该是市场导向的,营销导向的,策划导向的,在每个方面都有中国最棒的操作性非常强的人才去操作。第二、《同一首歌》的产业化模式,应该作为《同一首歌》的远景,怎么实施?肯定是分步,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我们可以分短期的计划、中期的计划、长远的规划,短期的比如说明星包装与明星制造,完全可以做得起来;再如一些舞台剧,音乐剧,一些歌舞电影,都可以做。尤其是相关产品非常有潜力。我们好好分析一下,比如,《同一首歌》允许企业使用《同一首歌》的LOGO,一家一年交五十万,由这个品牌细分出来,一百个企业授权就可以收入五千万,这个潜力非常大,这个品牌可以扩展得无限的大,完全可以实现孟导《同一首歌》品牌长青的目标。
《同一首歌》的产业化应该包含哪些具体内容?这是读者关心的第二个问题。
在研究和实践音乐剧电影《爱我就给我跳支舞》前后,我的工作重点几乎全部放在电影营销上。这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后产品开发一直是空白,我希望利用自己在娱乐界和传统企业界的丰厚资源,开创中国电影后产品新时代,如果成功,它的意义将远远大于《英雄》和《黄金甲》的票房意义,这才是中国电影的最大希望。所以,我在为《同一首歌》作产业化品牌策划时,一直建议《同一首歌》认真研究一下美国电影的衍生产品市场,它往往比电影本身所产生出来的效益要高得多。比如,《泰坦尼克》在全球创造了非常高的价值,但真正来源于票房的比例并不大,绝大部分是衍生产品的开发。而中国电影虽然也在逐渐地开始关注衍生产品的市场,但只是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所以,如果《同一首歌》率先在这一方面做出一种尝试,示范意义将是非常巨大的。
音乐产业是一个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行业,它拥有自己的独特资讯资源——音乐、创意、文字、声音、CD、VCD和DVD——的所有权,这些资源是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无缝贴合,可以转换成各种现实的相关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音乐,以由此产生的音乐电视、电影音乐、有声图书、音乐FLASH、玩具、互联网、时尚产品、旅游、流媒体、Mobile
Play、Mobile
Film、互动点播系统、音乐研究院,、明星主题公园、明星经纪和音乐学校,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价值体系,一个以大众娱乐和时尚流行为纽带的贯穿各种不同媒体和市场的食物链和赢利增长点。
从《同一首歌》目前资源的现况看,可主要分成五类:媒介类、演艺类、时尚类、资本类和标准类,进行相关产业的开发。这是《同一首歌》走向立体赢利模式、多支点经营结构的必然选择。
第一,建立以电视栏目为出发点的一个跨媒体传播体系。以《同一首歌》电视栏目为龙头,由图书、报纸、杂志、电台、电影、舞台剧、流媒体、互联网组成跨媒体群,将塑造《同一首歌》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强大的跨媒体群,《同一首歌》在国内外信息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将大大削弱,从而难以与国际传媒集团进行抗衡。这是我们音乐产业的基本层次。
第二、建立以明星作为核心的演艺经纪系统,包括歌舞团、明星包装与经纪、音乐剧、明星俱乐部、卡拉OK连锁、音乐酒吧连锁、剧场、歌迷会、票务公司、演唱会、音乐主题公园等。《同一首歌》开发演艺类产品是借助《同一首歌》栏目这一全国影响的平台,进行娱乐产业的整合与升华,其本质是对演艺市场的核心品牌产品—音乐明星,进行品牌经营与管理,也就是说,一方面通过整合营销传播进行明星制造,同时以品牌经营与管理进行明星经纪。
如果说《同一首歌》的产业化是一个参天大树的话,那么,以后自己包装出来的明星,应该是这棵参天大树上结出来的一个一个果实。《同一首歌》通过自己的明星制造、明星传播和明星经纪,如果培养出几个像张学友、郭富城,这就真的不得了。《同一首歌》完全有能力打造自己的明星。
第三、建立以版权为基础的衍生产品开发系统。这类时尚类产业开发应该说深受好莱坞电影营销思想的影响,其实质是在大媒体之外进行跨行业的渗透和经营。这是《同一首歌》栏目音乐产业的第三层次。它包括:生活用品、女性用品、音乐用品、婚礼用品、游戏软件、酒吧、时装、专卖店和玩具等。如果采取特许经营这样一种有效的方式,这种衍生产品可以是几十种,上百种,一种产品的收入就不得了。
第四、制定以资本为血液的资本扩张运营策略。应该用娱乐大众的精神打造好《同一首歌》电视栏目这个品牌,同时进行产业延伸,然后,再通过策略联盟、资本运营和不同的市场营销手法,把《同一首歌》这个产业化品牌,做成一个多支点、立体盈利模式、超稳定的音乐产业化经营结构。
冯小刚的第一部贺岁片是《甲方乙方》,一分钱广告都没有,第二部《不见不散》开始知道去找广告,拍第三部时很多人主动找上门来,后来,冯小刚每拍一部电影,没开机的时候,就有投资商和广告商要求合作。如果现在冯小刚拍两千万、三千万的片子,他兜里没有钱都可以启动。《同一首歌》具备的能量当然比冯小刚大。我在电影界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要重视策略联盟,资源互动,娱乐企业一定要和传统企业联手做一些事情。以后《同一首歌》再次启动产业化的时候,不可能全部运用电视栏目本身的钱来做,应该多与一些上市公司合作,通过资本运营,一起来做音乐剧,一起来做电影,只要《同一首歌》有好创意,企业肯定愿意投资。
第五,建立以标准为中心的音乐行业评价系统。《同一首歌》完全可以、也有条件作娱乐界的评价工作,发挥娱乐界的“裁判”作用,抢占娱乐界的至高点。我觉得凭借《同一首歌》这么一个品牌,完全可以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发挥娱乐界“思想库”和评价系统的作用。
总之,在我看来,《同一首歌》首先应该是一个电视栏目的品牌,但更应该是一个文化品牌、一个音乐品牌、一个娱乐品牌和一个产业化品牌。在《同一首歌》整个产业化中,栏目本身仅仅是一个点而已,但它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点,它是一个支点,所有音乐娱乐的产业化,都是通过《同一首歌》电视栏目这么一个支点,给做出来的,所以栏目本身内容一定要翻新,一定要娱乐,让中国老百姓看得高兴,另一方面,还应该工夫在诗外,把《同一首歌》的品牌价值延伸到整个产业化的链条里面去,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
一句话,《同一首歌》具有成为一个音乐娱乐帝国的品牌潜力,就看CCTV如何去认识、挖掘、建构和经营。如果继续犹豫,希望与机会也许将永远失去。
孟欣导演与文硕音乐剧夏令营营员在一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