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爱我就给我跳支舞》 |
序
北京舞蹈家协会主席 北京舞蹈学院前院长
在音乐剧界,文硕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非常另类的,在绝大多数人为某些音乐剧拍案称奇时,我们总会听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从他的文章中爆发,从而引发各种不同的争论。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欣赏他不断在传媒上发表的各类文章,直到春节期间,应作者之邀,为他的新著作序,这才得以抽出余暇时间系统了解了文硕三年多以来研究音乐剧的心得和见解。
通览书稿,我觉得最值得赞扬的一点是:文硕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在开发中国第一部音乐剧电影《爱我就给我跳支舞》的过程中,同时展开自己的理论探索。所以,书中给出的许多结论,由于有实践经验作支撑,给人以非常强的说服力。他试图建构的,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音乐剧理论体系。应该说,他对如此难以把握、又极其复杂的不同国家各类歌舞剧的了解和分析是非常清晰的。我越来越认同他这样的主张:中国音乐剧从业者必须越过英国和法国的音乐剧,深入到美国20世纪40—60年代音乐剧发展的“黄金年代”去掏宝。这是一般研究人员和创作者未必很熟悉的时期。如果对于1943年《俄克拉荷马》与1964年《屋顶上的小提琴手》之间的那两个10年没有一些知识的话,就会难于理解世界各国各种歌舞剧实践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美国音乐剧最本质的部分。这里的“主导”,不仅是指美国的,也是指世界的;它意味着前有先贤,后有智者。
可惜,目前,我们大专院校的老师、演出公司,甚至整个社会在对中国人的音乐剧教育中,只注重灌输当代以韦伯和勋伯格为代表的英法音乐剧知识,而忽视去启迪和发展他们的正宗传承美国音乐剧的欣赏视野和思考能力,致使目前的中国,一直未能善续音乐剧的正宗血脉。无论剧本唱词之光,或歌舞之慧,都未能开显出来。
宋儒张载曾立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这个音乐剧群体中一批执着于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者们和实践者们,面对音乐剧史上一座座学术巅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如果像很多人所言,音乐剧理论探索之路意味着毁灭,那么,即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也要拼着性命开出一条音乐剧理论的生路来。所以,我愿以张载的《西铭》,去激励和喝彩那些不懈追求和开发音乐剧理论的看似孤独实则精神丰富者。音乐剧因为有了他们而愈加丰满和成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