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发现你的竞争优势
(2010-11-23 20:39:47)
标签:
自修杂谈 |
分类: 战江湖——操盘自白 |
开了一天会,不知道有什么作用,反正自己尽力了,至于客户能够听进去多少那不是我说了算的。回到办公室,突然想起昨天面试的一个年轻人,实际上这个孩子还不错,但是在我问他自己的优劣势的时候,他说了一堆所有毕业生都会说的话,今天想起来,这恐怕不是他的问题,而是很多人的问题,许多人活到50了,恐怕也不见得知道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记得2002年的时候,盖洛普出了一本书叫《发现你的竞争优势》,大概盖洛普分析了全球几千个职业经理人,将这些人的优点归纳成36个,然后我们这些读者通过一套测试题就能找出自己前五的优势,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本书认为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才能成功,而不是每天想着弥补自己的缺点。
我2002年测试了一次,2004年测试了一次,2008年测试了一次,我发现我的核心能力在改变,其中前五的核心能力越来越接近我的职业要求,于是我认为人的竞争优势是会受到周边环境影响的,但是在这5个优势中始终没变的是:学习和专注。于是我认为这才是我真正的核心能力,因为它经历6年的考验依旧如一,我们只要根据自己核心能力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工作,然后不断坚持,不断努力一定会取得一定成绩。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我发现了太多的人和事,当然楼盘也如此,不是不知道自己核心能力是什么,就是突然放弃自己的核心能力去进军一个自己俨然绝不擅长的领域。比如一个公司本来是以成本见长的,走的始终是速度和成本路线,对于他开发规模和开发速度才是关键,现在他突然要进军高端地产,我很是迷糊,莫非一个连螺丝都要算计的人,突然就会大把花钱了?还有的开发商本来以创新见长,典型是走高端住宅路线的人,可是某一日突然开始跟对手拼成本了,我除了茫然还是茫然。
记得25岁的时候,我曾经认为自己不错,现在看来俨然是个忘乎所以的想法。当时一个老师告诉我,所谓掌握一项能力分为五个境界:
第一重境界:别人干完了,自己能说明白;
第二重境界:别人干完了,自己会干了;
第三重境界:自己干的比教自己的人还好;
第四重境界:自己不仅能够干好,还能把别人教的干的一样好;
第五重境界:自己有了一套理论,不用自己教,很多人看书也能干得很好。
现在在很多公司的现实是:很多人最多到了第一重境界就认为自己会干了,很多所谓的高级经理最擅长的就是总结,他们不会干,也不能干,核心能力就是总结,通过总结证明自己已经具备干这项业务的核心能力。我想人可以欺骗别人,但是如果自己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优劣势,那真的不仅可悲,而且充满风险。
我想孔子的三省吾身,在我翻译成现在中职场的意义就是:我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公司凭什么要用我?今天我进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