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倪方六曹操刘秀甘豆羹揭秘 |
亲,欢迎来到“梧桐树下戏凤凰”!
联系邮箱:njnfl@vip.sina.com
新浪微博号:laoni
腾讯微博号:nifangliu
微信公众号:jsnjnfl(名称:梧桐树下戏凤凰)
QQ:622008517
>>>>>>>>>>>>>>>>>>>>>>>>>>>>>>>>>>>>>>>>>>>>>>>>>>>>>>>>>>>>>>>>>>>>>>>>>>>>>
汉魏战乱造就“喝粥时代”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粥,在现代人看来是很普通的,但在古代却是上好的食物。
在稻米不多的古代,如秦汉时期,人们的粥类食物主要是粟、麦、豆为原料熬制,故有粟粥、麦粥、豆粥之分。汉代人喜欢用淘米水与小豆一起熬制,这样做出来的粥味道甘甜,汉代人称之为“甘豆羹”。汉史游《急就篇》中“饼饵麦饭甘豆羹”一说,就是这种食俗的反映。因为甘豆羹好喝,时代将之当成敬神美食。
为了减少粮食消耗,出于节约考虑(非今增加营养考虑),古人常将蔬菜剁碎,混合在米里一起煮,做成所谓的“蔬饭”,即蔬菜粥,这实是一般粮食不足才做蔬饭,实是以菜充饭,是穷苦人家的饭。
相对蔬饭,粟粥就比较好了。粟粥,即现在也流行的小米粥,古时称为“糜”,或“粥”。所谓“糜”,以《释名·释饮食》(卷四)来解释,就是“煮米,使糜烂也”。
粥在古人的饮食生活中有极重要的地位,因为同样多的粮食,熬出的粥比干饭要多很多,在灾荒年往往是主食,人称“救荒粥”、“清贫粥”,古称给没有饭吃的穷人灾民提供食物叫“施粥”,而不叫“施饭”,就是这原因。
由于粥是半流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尤其适合老人、孩子和病人食用。古人因此还视之为“养生粥”,《魏武遗令》记载,曹操有一次生病,“夜半觉小不嘉,至明日饮粥汗出。”为此,古人还喜欢在粥里加入诸如可仁等各种药材同煮,熬制出有不同医疗功能的“保健粥”。
东汉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最爱喝粥,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当时粮食生产不足有关,更与当时的饮食风尚有关。当时的寒食节的,就流行“喝粥”风俗。
古代皇帝中,喜欢喝粥的不少,但似乎东汉光武帝刘秀对粥情有独钟,可以说是古代皇帝里面对粥的保健功能最看重的一位。不只自己喝,还赐粥他人。据《汉后书·樊宏传》(卷三十二)记载,刘秀的舅妈去世后,其表兄弟樊鯈伤心过度,身体很虚弱,刘秀便派身边的太监给樊鯈送X(造字,“擅”左偏旁换成“食”旁)
可以这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喝粥时代”。此后,粥的品种和吃法,更丰富了,喝粥达人历代不绝。
>>>>>>>>>>>>>>>>>>>>>>>>>>>>>>>>>>>>>>>>>>>>>>>>>>>>>>>>
律师版权和使用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