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7号)我在上海,听到同行第一时间传来讯息,王菲生了!
王菲终于生了,给窦唯的女儿童童添了一位同母异父小妹妹,再不生,非把娱记弄疯了不可。这里,我向云集“生产第一线”的同行问声好,终于不用那么看李亚鹏及其家人的脸色了,其实我们大陆娱记本来就没有当狗仔的习惯!
这里正好我有点时间,就来八卦几句。不少人认为,媒体狂炒王菲生子是一种娱乐现象,其实,我觉得不这么简单,我看娱乐的背后是文化消费需求的存在,是市民文化的存在,因此记者云集王菲“生产第一线”应该算是一种文化现象。现象的本质,就是读者需要八卦,需要这种一笑了之,需要这种热闹:从热闹中释放一种情绪,平衡在市场化构架下滋生的不平衡。有人分析,对明星隐私的揭秘是一种窥私消费和心理的变态,我不认为是这样,理由就基于这种理解。就如香港,香港大量娱乐新闻的出现是因为这种文化消费需求的存在,香港的娱乐新闻在处理上不是以文字取胜,而是大量使用图片,也是一个佐证,八卦八卦,养养眼算了,什么都别当真,生存和赚钱才是真的——艺人靠炒作来保持人气,读者也借艺人来娱乐一把。
王菲和李亚鹏的经纪人倒是很好地利用这种文化消费心理,从是否怀孕就开始炒了,保持已过了演艺黄金期王菲的曝光度。而且在整个炒作的过程中,始终把握着一种度,让媒体欲罢不能,欲休还说,保持了王菲的人气值。这里我倒希望文学界也能从中悟出点东西,利用这种文化消费的存在,把文化新闻娱乐化,将我们的文人猛烈地推到读者面前。当然,不是像韩寒那样用“P话”来吸引眼球,也不必用洪晃那种有低俗嫌疑的“性趣”诱导阅读。不过,现在文化圈还没有哪一个能有这种把控媒体的能力,即便狂炒余华兄弟,也是一种硬炒,并不艺术,也无娱乐,不好玩!
前一篇:幸福的猫
后一篇:“凹造韩”:好糟糕的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