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冤家又“咬”复旦教授

(2006-04-18 21:54:20)
晚上接到了一个上海电话,我估计是复旦或交大的,因为我正在他们两校的相关报道。一通话才知,我判断错了,是上海的一个我以前的采访对象金文明先生,他可是余秋雨的“冤家”。
 
金文明是上海《咬文嚼字》月刊的编委,其写作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专门挑剔余秋雨书中的126处文史差错,而成为人所共知的“咬嚼派”代表人物。2004年6月,金文明更是连续发表文章,指责余秋雨的新书《笛声何处》是冷菜拼盘,由余秋雨1985年出的《中国戏剧文化史述》和另一本旧书拼成。后金又称发现《笛声何处》中有一段来自《中国戏剧文化史述》的435字的文字,与复旦教授章培恒1979年写的《洪昇年谱》完全相同,且未加任何注释,由此他断定这段文字是抄袭无疑,而且是“两次作案”。余在这场是非中受到了更多的指责,引发了诚信危机
 
金在电话里告诉我,他这次要“咬嚼”的不再余秋雨,他盯上了的是他文中提到的复旦大学章培恒教授,给他的大作挑出了好多文史差错,他希望我给报道一下。我当初采访他,就是因为这事情,感谢金对我的信任。
 
值得指出的是,这位被金盯上的复旦大学著名教授章培恒,去年10月份章在北京的《艺术评论》上,就金借自己“咬嚼”余秋雨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叫《余秋雨何曾剽窃我》,系统揭露金文明这几年来对余秋雨的“蓄意诬陷”。是不是因为这个,章惹恼了金,金转而“咬”章?
 
我让金把相关的稿子传到我的电子邮箱,具体他是怎么盯上章的,他发现章学术著作中是怎么样的文史差错,听金说有不少处,金在自己的稿子中重点指出了四处,都是明显的文史常识上的问题。金说,作为复旦大学名气很大的一位教授,怎么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我表示看后再作处理。对他这种较真或说是认真精神,我很佩服,也很感动。
 
金还告诉我,余秋雨现在仍在骂他,并且要告《咬文嚼字》。对此我不便再说什么,我想任何事情总会有一个了结的,这种了结最好是当事双方自己解决。现在他与金的关系已闹得很凶了,现在又把“挺余人士”章扯上,这多少会让外界联想,金这是在报“私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