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天谈了诗歌的现实。现实与过去时光的对比,总让人怀念。
记得在八十年代,社会上全民经商,校园则是全校写诗,即使不写诗的,也会翻开诗刊一类的作品看看,各个高校都会成立诗社,而且不只一个。记得我那时上课时间都会思想开小差写诗,一学期下来竟然出了一本“自采集”。那时,报纸上发表诗歌的版子很多,即使严肃的党报,当然包括人民日报在内,都会开辟诗歌专栏,不像现在。
写的同时,也试着给报刊投稿。那时我的身体不是太好,由此滋生的那种低郁的心境似乎就是生产诗的土壤。那一年的5月14日,我的第一首诗歌《春天》,在一家省级青年报上发表了。一个月后,一个姓赵的编辑给我寄来了3元人民币的稿费单,那个高兴劲儿甭提有多高了,三个月的取款日期快到了,可能是最后一天吧,才不得不去取出来。
但在表面上,我却装出诗人的沉稳,不露生色。当时心里,要做大诗人大文学家,不能发表了一首小诗就张扬,有才学的人是不会说自己如何如何的。于是,班上的好多同学当时都不知道这事情,即便是同桌只知道我在写,却不知道我发表了诗。只到有别的同学在阅览室看到,才传了开来。
这事传开后,我的身份和地位、知名度迅速得到提升。加上是班干部,于是校报找我写稿子,团委的领导也主动找谈心。在其后的一系列校征文比赛中,只要我参加,都会有名次。能写诗那是才子,写了还能发表那就是诗人了。于是有女同学对我表现出了特殊的感觉,双方心知肚明,但不像现在大学生那样开放,害羞,不敢主动表达的。那时拥抱这样的字眼都“涉黄”、更要说接吻了。男女生的性器官的都只能在宿舍悄悄地说,如果说“性交”这样的词汇,那会被看作下流的。
我那时心高气傲,也不愿主动接受女生的感情。现在想想,我那时多么傻呀,要是现在,至少一个地下MM一个地上女友了。还有一个原因,那时八十年代的校园不让谈恋爱,学生处的科长经常会在教室后面窗下转悠,“拾垃圾”,有一次还真让他找到男人女人约周末看电影的“情书”,于是追查下来,本来没有什么的男生女生,竟成了成了绯闻主角。
现在想想,是诗歌给我带来了美好的校园生活,让当年的少男心中有了甜蜜的回忆。此后,我对诗对诗人就添增了另外的一种情感,诗成了我理想中的情人,闲下来会不时地想起她。
前一篇:请问,你几年没有读过诗了
后一篇:今天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