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雪芹当经理的美国价值观

(2006-02-16 15:01:50)
 
鲁迅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鲁迅的一个中国文人的观点,外国人怎么看呢?
 
收到长江文艺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大话红楼》,发现,外国人对《红楼梦》也很有兴趣,理解也是多样的,不过更有趣——一个少年因为一场机缘进入时光隧道,一口气跌进大观园,于是《红楼梦》中那些广为人知的情节缓缓上演,循规蹈矩中,这个少年开始有步骤的离经叛道。他走出大观园,直接切入金字塔的最高层,他期待中国会因为他的不小心介入,在历史长河中拐个弯,避开二百年后的那些苦难。他是一个旁观者,也是一个参与者,而他的身后,爱情、亲情、历史、权术,甚至琴棋书画,都静悄悄的在这部书里联席而坐,没有缝隙······
 
如果根据这段书首文字的介绍,这本书是没有什么意思,不过与红楼不搭界的挂红梦的“寄生书”一样,好听一点可以称之为《新新红楼梦》,与《续红楼》、《后红楼》等乃一路货色。但看到老外给曹雪芹找了个新工作:红楼系统集成公司市场部经理后,我笑了,想看下去了——
 
第一天老总甄士隐就找他谈话,说:“老曹呀,过去的成绩都是过去的,你一来到我们公司就任市场部经理,要想服众,还得用事实说话呀。这样吧,我这里有一个项目,公司最近新开发出一套系统集成芯片,是专门针对金陵贾史王薛这四家国有大客户的,可是贾王史薛四家关系复杂,盘根错节,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他们好像串通好了似的,谁也不愿意启用这个新项目,这个项目很棘手呀,你去做吧。”
曹雪芹认真研究了所有相关资料,发现史、王、薛三家都唯贾家马首是瞻,而这个项目资金数目太大,必须贾政点头才能签下来,而贾政又是个老顽固,这确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是时机不等人,虽然市场上还没有公司能生产出比这更先进的芯片,但不会多久竞争对手就会遍天下的,所以必须尽快啃下这块骨头······
 
这文字读起来很轻松,有点神话红楼的味道,书名“大话红楼”,我倒觉得改成“梦幻红楼”更好,但不知出版社是不是想跟“大话”的风?国内读者看后认为,让林黛玉、贾宝玉等人成为了西方少年返回现代的工具,这有点太离谱了吧,有的媒体就此提出异议。其实,这正是《大话红楼》的可爱可读之处。如果不离谱一点,大家何不把原版《石头记》读一遍再读一遍又读一遍?
 
“红楼热”是2005年的事情,因为这股热催生了不少“红楼怪胎”。而这些怪胎多是如刘心武对《红楼梦》的独家的所谓发现,这样的东西才是最可怕的。《大话红楼》是不是去年“热生”的?根据我查到的资料,此书是“2005年12月第一版”,有跟风嫌疑。但责编何海告诉我,这本书不是因为“红楼热”的出现才出版的,只不过是巧合而已。而且出版这本书是想让中国的读者更好理解《红楼梦》、多读《红楼梦》、记住《红楼梦》。据说,《大话红楼》第一版已脱销了,已再版,竟然已被不少大陆读者接受了。
 
因为有读者有市场,我想这也正是“大话图书”受到读者追捧的原因,这样《麻辣三国》、《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的流行就很好理解了。我曾电话采访过《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的成君忆,如今该兄已被贴了了“新古典主义管理学派的旗手”。他的观点还是有道理,古书新续旧人新写老话重提,这样很正常的,中国的四大名著哪本不被“后续”、“戏说”、“歪传”多多次,各个时期都有,但四大名著还是四大名著。大家不要怕,任何的大话和戏说都不会坏了古典精华的成色,只会吵得名著更有名。
 
我觉得,读了中国人诠释《红楼梦》的书,再看看外国人是如何对曹雪芹和他笔下的公子小姐们胡来的,不只可以一乐,还可以窥视异域的文华和对中国古典人物的另解,即曹雪芹当经理的美国价值观,触发研究者和读者的新思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改头换面
后一篇:处事的两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