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大二院应该搬到棋盘山

(2010-04-15 00:05:38)
标签:

沈阳

出租车

杂谈

分类: 杂文

我是个坐出租车就投诉出租车,坐公交车就投诉公交车的人。

 

老妈说,单位拖欠工资奖金长达五个月之久,这并不算什么,你的卡里总不会出现负数,这跟收视率一样,不用上火。但问题是,我已经进入了美国人的消费方式中,越久不发钱,我欠银行的就越多,这肯定会导致我在银行的利息越来越多。单位并不是在帮我攒钱,而是在帮银行攒钱。

 

于是,已经五六年没有坐过公交车的我,在老公的倡导下开始了低碳生活——每天坐公交车上班。其实我发现,这只是个习惯,当你习惯了坐公交车以后,再打出租车就会很有罪恶感,觉得自己浪费了十几倍的钱。结果我到目前为止坐了1个多月的公交车,然后发现,做沈阳人真是太难了,他们的出行竟然如此困难,而我在采访的时候,他们竟然说:“沈阳的公交车非常方便,虽然在零下20多度的大雪天里让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但我们可以理解,司机也很不容易。”

 

对于出租车,沈阳人就是这样理解的。如果出租车司机不是动手打人或者张嘴骂人,如果他们不是把计价器10块钱的路程要高价到100块钱,沈阳人是不会投诉任何人的。以至于出租车司机现在已经成了沈阳的话语人,他们想要多少钱就要多少钱,想拉谁就拉谁,想拉就拉,不想拉就不拉。当“有关部门”认为他们有点过分了,对一些司机进行罚款的时候,司机们闹事了,罢工了,砸车了,满地打滚,说:罚的太多了。

 

然后,“有关部门”就不罚了。沈阳的出租车司机已经成长成了法律的制定者,超出他们可接受的处罚范围就挥刀自宫,为了不让沈阳出现过多太监,“有关部门”善良的同意了。

 

在太原街,不管几点,常年都有一大批出租车在门口,拍卖。这个时候,你去哪里都可以,只要你能竞标的起高价。我说我去长白,他说20,我很感激他,因为他只跟我多要5块钱,但是我没有坐,我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在沈阳北站,一下火车,你就可以看见大批的出租车司机站在广场前最拥堵的路段中间,要求所有路过的行人乘坐他们的出租车。一般这种车,你从北站到沈阳站,13块钱的路程,只需要付160元左右就可以了。出租车候车区停满了残疾人助力车,一群可能是有精神残疾的人(因为实在看不出来肢体哪里有残疾)在相互谩骂调侃,态度嚣张,恨不得撒泡尿来划定自己的领域,证明自己是这个区域的狮子王。

 

反正,我也不支持什么“窗口”的论调,全城都是这样,窗口也拦不住了。出租车司机们掌权的理由是:堵车、油价太贵以及“有关部门”不干正事儿。

 

我怎么看都觉得这是个全国性问题,但沈阳更为严重,尤其是路堵。近几年,出租车越来越打不着,人们出行很难,所以私家车越来越多;私家车越来越多,所以路越来越堵;路越来越堵,所以出租车司机越来越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悲惨的人,导致越来越不好打车。我曾经向制片人提出过,应该加强沈阳的公共交通,比如,重新规划公交车专用道,让区间车重新上马等等,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质疑。制片人认为沈阳私家车越来越多是因为沈阳人越来越有钱了,跟不发展公共交通没有太大关系,并且她担心公共交通如果发展的太好,会导致坐公交车的人太多,那样就太挤了,这是件很可怕的事。

 

后来我终于想通了,她肯定是不好意思直接说,为什么不能鼓励公共交通,才编了一个理由。为了沈阳的GDP,为了证明我国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汽车销售是政府要大力支持的。再堵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领导们出行都是需要全路段封闭的,没人敢堵他们的路。没有地方停车也不要再提,媒体应该有大局观,我们的城市大部分地方应该建起高楼大厦,投资成楼盘和商场,目前的沈阳的大部分商场比火葬场人还少的事儿先不要报道,会继续有开发商来投资的,这是利国和利国的好事。

 

好吧,我终于主动从“出租车奴”的阴影里走出来了,我跟大伙一起低碳。结果我发现,我每天早晨,早高峰时期等车的时间都要超过10分钟;晚上7点之后,基本要等待25分钟到半个小时;如果不幸遇到雪天或者雨天,整个站点的人要比某些商场里的人还多。我建议70岁以上的人千万不要乘坐这种公交车,如果等待时间过长昏倒在路边,出租车又拒载,救护车因路堵而过不来,就一命呜呼了。

 

我非常生气,于是我给96123打电话,按3,投诉222。

 

我:车隔太长。

通利公司:堵车。

我:我从终点站走的。

通利公司:我们要等对面的车开过来,才有车。

我:终点站没有存车?

通利公司:没有,因为那里没有地方停车。

我:……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没有一辆私家车,如果你得了急病得去医院的话,如果你正好赶上一个下雪天,基本上你就可以死在公交车站点了。然后,公交车会说堵车车过不来,出租车会说我操医大二院在三好街,太堵了我挣不着钱为啥拉你啊?救护车还是会说,唉,我们医大二院在三好街,路太堵了车过不来。这样,媒体一报道,说不定政府怕别人骂它,还做出一点行动: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决定把医大二院从三好街搬走。”

 

据我深入考证,铁西有北两栋桥堵车,沈北要经过青年大街,而浑南公交车太少,为了保证救助,我们最好把医大二院搬到棋盘山。媒体应该未雨绸缪,哪位记者可以呼吁一下这个选题。

 

 

 

PS:我本来是一个写完了东西就不再看的人,但我突然看到有许多外地网友惊讶的说“不对啊,沈阳出租车也没那样啊”的时候,我实在是忍不住再说几句。这种感觉真是残忍,一方面搞的我像说谎一样让我很不爽,另一方面我又不好意思使劲的跟别人说:沈阳出租车就是这样。这就像我跟警察说:我儿子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我实在是没辙了,希望你管管他。警察睁大了眼睛说:不是吧?你儿子是这样的吗?

 

“有关部门”和出租车司机一样,把出租车问题全都赖到“黑车”身上。目前,沈阳近千万流动人口,登记在册的只有17000台出租车,“有关部门”十年内没有放一个标,他们没有对出租车市场保有量的数据进行任何测算,就坚持说,沈阳的出租车数量“可以满足市场”。但实际上,现在沈阳市场上的出租车早已超过2万台,也就是说,至少有3000多量出租车(保守估计)都是套牌或者没有手续的黑车,而这个数字只能一天一天增长。但这部分跟出租车一样在运营的车辆,就是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中赚钱,这就导致了各种各样高价的产生。时间一长,正规出租车发现自己太亏了,所以也开始明目张胆的要高价,而“有关部门”认为,“那些全是黑车”。

 

有一次,我打车被拒载,当即投诉。我报了车号之后接线员问我:

“这辆车是什么颜色?”

我说是红色。

“对不起,我们登记的车牌号上看,这辆车应该是黄色。”

我说不对,我正看着呢,就是红色。

“那不好意思,这件事我们受理不了。”

我问,为什么?

“因为它就是辆黄色的车,如果是红色的,那证明这辆车不在我们的管理范围之内。”

我考虑了半天,我是应该笑呢,还是应该哭呢?她就相当于告诉我,这辆车是辆套牌黑车,但是黑车拒载,我们不管。

那请问,黑车归谁管?

她说不知道。

 

这就是“有关部门”的投诉热线,分工真是太明确了。我们现在就只管拒载,黑车的事儿以后再说吧。(可能有人不知道,黑车正是“有关部门”的管辖范围。)

 

这些年,出租车的报道几乎都是我做的,出租车司机打人要高价的投诉在新北方的热线上就不知道有多少,可“有关部门”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投诉热线一天平均只接到10几起投诉,有个别司机需要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