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记 |
博客就像我的一个小三,过的好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想起她,一到落魄了,想要找到角落静静呆上一会的时候,就哭着跑来寻求安慰,好像她是我最亲的人,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她。
还好她是个没有生命的东西,平时不会感到孤单,从没为我的离开感到过痛苦,也不会为我的到来而泪流满面。而在我最孤单的时间里一直是她伴着我,这是真的。唉,不说了,说到我自己想泪流满面。
这个开头暴露了我神经病的一面,我有时候竟然会把博客当成一个人来看待,就好像小时候把一个布娃娃当成一个小女孩,长大后把书当作自己的生命。或许你没有我如此感性,但你一定也有让自己非常在意的事物,在意到旁人无法理解。而我就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太多了,积沙成塔,成了一个精神病。
我爸说,年底要给我买车,于是经常催问,我有没有去练车。我算准了时间,7月份报了桩考,觉得12月之前一定能下票,所以报考以后,顶着大太阳一直去练车。练到教练很满意,学院很羡慕,自己很得意。然后一直等待考试。等了两个月,终于考试了,从8点开始等到12点才到我,结果一上去,挂了。
我就说,不能在一件事情上投入过多
标签:
民生新闻杂谈 |
分类: 杂文 |
这是一条新闻。
标签:
射手女星座 |
标签:
玉树捐款杂谈 |
分类: 杂文 |
看完这两天湖南卫视以及中央电视台的赈灾晚会,我忍不住要发几句感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人民终于要过上好日子了,这也算是一种因祸得福。
在此之前,那里穷的只有土木房可以住,这回,我相信国家可以让10万人民都住上洋房别墅,开上小车,做到家家有保险,人人有工作,户户有电脑,说不定还能丰富当地的文化娱乐生活,周末大家可以去量贩式KTV放松一下。
我是这么算的:昨天湖南卫视晚会,3个小时捐款额为9个亿;今天中央电视台3个多小时,捐款额是21个亿。(我不仅感叹中国的企业家真的是很有钱,在能上电视的时候也很慷慨,因为怀里抱着好几千万要捐出去也是很需要勇气的,所以我很能理解他们在对着麦克风的时候,像被枪击了以后留遗言一样,嘴直哆嗦的心情。)正好是30个亿,不过,这仅仅是这两天捐献的款额。接下来许多天内,两个电视台的捐款热线会不断不断的响起,捐款数额也会不断加大。再加上一些动作比较快的明星,目前民间的捐款,我想超过50个亿应该不成问题。
这其中还没有包括通过国外的捐助和通过各地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的捐款,因为我估计不出来这部分钱到底有多少。红十字会和慈善总
标签:
网友骂人中国美国 |
分类: 闲谈 |
每个人都喜欢被认同,这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你有多个性,对这个世界多不屑,那也只是一个因为得不到认同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我从来没想过我一个默默无闻,只是有些自命不凡的人,起了这么一个无聊的博文标题,会被新浪网的编辑看到,然后以一种标题党的形式推荐到首页。如果这个时候我谴责新浪网的编辑,那是我在装B,事实上,我很感激他们,是他们使我得到了一部分认同,有一些人和我产生了共鸣,这就是一种意外收获。
一直以来,我便很少受到认同,无论是在这个城市里,还是在工作单位。我不得不说,沈阳人是很善良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给别人带来麻烦,不愿意对受到的不公待遇进行投诉,而我的朋友们也经常对我的行为表示震惊,也不断的劝我,做人不要那么较真。
我经常跟物业吵架,因为他们的冷漠和不负责任;我打过市长热线,投诉家中经常莫名其妙的停水、停电、停暖气;我经常赖在出租车上不下车,坐在车上给96123打电话投诉他们拒载。可我明明知道,有更多的家庭,连物业都没有,房屋漏雨只能靠多买洗脸盆;有更多的家庭,整个冬天家里只有13、4度,取暖基本靠抖;也有更多的人,被出
标签:
沈阳出租车杂谈 |
分类: 杂文 |
我是个坐出租车就投诉出租车,坐公交车就投诉公交车的人。
老妈说,单位拖欠工资奖金长达五个月之久,这并不算什么,你的卡里总不会出现负数,这跟收视率一样,不用上火。但问题是,我已经进入了美国人的消费方式中,越久不发钱,我欠银行的就越多,这肯定会导致我在银行的利息越来越多。单位并不是在帮我攒钱,而是在帮银行攒钱。
于是,已经五六年没有坐过公交车的我,在老公的倡导下开始了低碳生活——每天坐公交车上班。其实我发现,这只是个习惯,当你习惯了坐公交车以后,再打出租车就会很有罪恶感,觉得自己浪费了十几倍的钱。结果我到目前为止坐了1个多月的公交车,然后发现,做沈阳人真是太难了,他们的出行竟然如此困难,而我在采访的时候,他们竟然说:“沈阳的公交车非常方便,虽然在零下20多度的大雪天里让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但我们可以理解,司机也很不容易。”
对于出租车,沈阳人就是这样理解的。如果出租车司机不是动手打人或者张嘴骂人,如果他们不是把计价器10块钱的路程要高价到100块钱,沈阳人是不会投诉任何人的。以至于出租车司机现在已经成了沈阳的话语人,他们想要多少钱就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影 |
作为一个悬疑片,当然悬疑是很重要的。但是这部电影太悬疑了,以至于我第一遍都没看懂。大家的意见也和我一样,对结局很在意,一种是说主角疯了,另一种说没疯。
但是,如果看电影的人能想清楚几个问题,结局其实就很明朗了。
第一:《禁闭岛》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泰德口中的“实验”到底是什么?脑蛋白切除术,到底是什么东西?
先来解释第二个问题。“脑蛋白切除术”,是一位葡萄牙医生的医学成果,曾经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奖。这个手术是通过开颅,用酒精杀死一块脑神经,来让精神病人精神麻木,从而变得听话。请注意,这个手术是在1949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而这部电影里故事的时间为何发生在1954年?因为在那段时间,脑蛋白切除术是医学界公认的,科学的,先进的治疗精神病人的方法。
知道了这点,其实结局就很好解释了。很遗憾,泰德的确是个精神病人。泰德口中的“实验”,就是先把人变疯,然后再用“脑蛋白切除术”来实验能否把疯子治好。可是他所想像的“岛上的人依靠对精神病人进行不断的实验来获取经验,对人类大脑进行控制”是不存在的。脑蛋白切除术在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影 |
第1届(1929)《翼》
第2届(1930)《百老汇的旋律》
第3届(1931)《西线无战事》
第4届(1932)《壮志千秋》
第5届(1933)《大饭店》
第6届(1934)《乱世春秋》
第7届(1935)《一夜风流》
第8届(1936)《叛舰喋血记》
第9届(1937)《歌舞大王齐格菲》
第10届(1938)《佐拉传》
第11届(1939)《浮生如梦》
第12届(1940)《乱世佳人》
第13届(1941)《蝴蝶梦》
第14届(1942)《青山翠谷》
第15届(1943)《米尼弗夫人》
第16届(1944)《卡萨布兰卡》
第17届(1945)《与我同行》
第18届(1946)《失去的周末》
第19届(1947)《黄金时代》
第20届(1948)《君子协定》
第21届(1949)《哈姆雷特》
第22届(1950)《当代奸雄》
第23届(1951)《彗星美人》
第24届(1952)《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第25届(1953)《戏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