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隆后宫来自回部体有异香的神秘美妃(图)

(2013-04-17 18:41:25)
标签:

乾隆后宫来自回部

体有异香的神秘美妃

原创古代故事集

文化

分类: 七色人生(原创)(生活、娱乐、

赵匡胤胸襟气量撑船历代皇帝典范(图)

          

       乾隆后宫来自回部体有异香的神秘美妃 

 

 

                       文/梦光情雨  

                       

 

    

    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

    清代的回部指的是今居住在天山南部的维吾尔族,乾隆皇帝的后妃中确实有一名来自回部的妃子,即容妃,她就是后来故事传说中香妃的原型。史学界曾经对香妃和容妃是否同一个人有过激烈的争论,经过史料考证,目前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容妃即香妃。她们都是新疆的维吾尔族,都信奉伊斯兰教,封号都是“妃”,而且乾隆的后宫中只有一位回部妃子,容妃是香妃确定无疑。

    那么,历史上的“香妃”容妃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她是否是被乾隆掳入宫中?身上可否带有异香?她是不是因得罪孝圣宪皇太后而死?她来自何方又葬于何处?       

 乾隆后宫来自回部体有异香的神秘美妃(图)

   香妃生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诞生在新疆和卓族的一个家庭。有人说她叫做伊帕尔罕,在维吾尔族语中即“香姑娘”之意,然而只是猜测,无从证实。

   香妃是新疆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世居叶尔羌,其族名为和卓,故名为和卓氏,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因音译的不同,也被称为霍卓氏。其父为第二九世回部台吉(贵族首领)图尔者。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政府派兵平定了准噶尔叛乱,解救了被准噶尔拘囚禁的叶尔羌、喀什噶尔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

   然而,不料两年以后,两兄弟不但不感激,反而聚众叛乱,小和卓杀死了钦派的副都统阿敏道,自称巴图尔汗,大和卓木也据守喀什噶尔,两相呼应,称雄南疆,开始大规模的武装反清。此后,图尔都台吉等不愿归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军,于乾隆二十四年,彻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军征讨大、小和卓,香妃的家族协助清军,为平息叛乱立下大功。清政府为了表彰图尔都等人的战功,将他们调往京城,赐地封爵,并建造了回子营,供他们居住。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香妃入宫,初封为和贵人(即香妃),此时香妃已是27岁。她入宫的年龄如此之大,不禁让人怀疑她之前是否有过婚姻,毕竟这个年龄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女子的普遍嫁龄。当然也不能以此推断她就是嫁过人,清代历史上大龄才出嫁的女子并不是没有,叶赫老女东哥便是最好的例子。野史声称容妃是小和卓之妻,其实容妃和大小和卓是近亲关系,不可能成婚一事的。

 

   香妃入宫显然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实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是一桩政治联姻,是乾隆为了拉拢回部上层贵族,加强对各民族统治的手段之一。

   然而香妃的美丽却获得了乾隆的宠爱。关于香妃的容貌,目前了解的并不多,有人说她身带异香。据现代医学研究,体香是人体内部分泌物挥发的结果,与人体遗传基因和饮食习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香妃是否有体香无从推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她确实是容貌过人,从她的封号“容”便可看出。

   目前有几幅疑为香妃的画像,一是香妃戎装像,二是旗装像,三是洋装像,四是太仓陆夫人在东陵容妃园寝根据遗像拍摄的吉服像,五是《威弧获鹿》行猎像。戎装像经过专家考证认为,更有可能是乾隆的皇十女和孝公主;吉服像虽然有很强的可信度,可惜已下落不明;洋装像没有款识,也没有相关记载,说是容妃像也只是猜测;旗装像是流传最广、也是人们接受度最高的容妃像,但对于此画中人物是否是容妃,史学界仍是说法不一。《威弧获鹿》行猎像中描绘了乾隆弯弓射鹿、后面马上的一个回装女子倾身递矢的场景。女子的相貌、服饰表明了她是维吾尔族女子。史书记载容妃曾多次陪伴皇帝出猎,因此,画中的女子极有可能就是容妃。画像中的容妃脸庞白净、细眉深目,颧骨微高,是一副典型的维吾尔族美女形象。

 

    乾隆对香妃是比较恩宠宽容的,甚至是一往情深。乾隆考虑到香妃来自新疆,语言不通,饮食习惯也不与宫中后妃相同,乾隆特在西宛建告一座宝月楼,供其居住。乾隆还亲自题写楼名,取名“宝月楼”,意在赞美香妃,将她比作月宫中的仙子,人间的嫦娥。楼内,绘有工笔画的回部风光;楼外,隔长安街而建回民小区,命名为“回子营”。小区内建回教礼拜堂及民舍,让内附的回民居住,屋舍皆沿袭回风,以解香妃的思乡之情。

   乾隆不仅允许香妃保留自己的信仰,为了照顾她的饮食习惯,还给她配备了回族的厨师,还下旨香妃在宫中可以穿着本民族服装。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香妃从和贵人晋封为容嫔。次日,香妃的兄长图尔都被晋封为辅国公,显示了乾隆对香妃一家的厚爱和重视。香妃在宫中的地位逐步得到提升,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她被封为容妃,在此之前,她在宫中穿的都是本民族服装,所以在封妃前夕,专有行文为其制作冠服。

   香妃曾七度随乾隆到热河行围,亲自骑马参加射猎,英姿飒爽的她愈加受到乾隆的喜爱,香妃还随乾隆两次东巡、一次南巡。香妃的家人也时不时受到宫中的嘉赏。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香妃病逝,享年55岁。香妃临终之前,她将自己在宫中积攒下来的财物分赠给了后宫的妃嫔、公主和家人。

   香妃的去世是正常死亡,野史上说是被乾隆的生母孝圣宪太后赐死,纯属无稽之谈。孝圣宪太后于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去世,比香妃早去世11年,一个早已死去的人怎么可能赐死活人呢?

 

 

 

                                 ——未完待续 

 

 

    http://pic.zcom.com/u/attachment/201112/1/1132585_1322732398qxYg.gif   欢迎更多的知音批评,(所有博文均属作者本人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采摘!若有采用我篇什的杂志、报刊请告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