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暮年心入空门怎拜和尚为师
文/梦光情雨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诗人,年轻时可也算得上一个血性汉子,白居易挥动着如椽巨笔,针砭时弊,抨击现实,写出了一首首慷慨激昂的壮歌。
谁能料到,这样一位勇猛的斗士,在惨遭政治打压之后却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到晚年竟然心入空门,成了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自称香山居士。白居易不仅广交名僧,相传,白居易还曾经拜一位和尚为师。

“鸟窠”禅师,浙江杭州富阳人。俗姓潘,本号道林,法名圆修。出生于唐开元二十三年,晚年移居福清白屿(今江阴镇)。
白居易听说有一个绰号“鸟窠”的禅师很有名气,就乘兴前去拜访求教。时值阳春三月,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空气清新,山花遍开。
白居易边走边欣赏大好春光,不时停下来吟上几句赞美山川美景的诗句。
白居易来到“鸟窠”禅师的修行之所,抬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果然名不虚传,这“鸟窠”禅师果真以大树为禅堂,以鸟窠为邻居,正端坐在晃晃悠悠的树枝上闭目养神!
白居易蹑手蹑脚来到树下,唯恐惊动禅师使他跌下树来,轻声喊道:“大师,您坐在树枝上太危险了,快下来吧!”
“鸟窠”禅师微微抬了一下眼皮,“阿弥陀佛!危险的不是我,而是你。”
“何以见得?”白居易吃惊地问。
“薪火相交,纵情不止,怎能说不危险呢?”
白居易略有领悟,知道大师指的是世俗的荣华富贵,官场的升降浮沉,于是岔开话题,问“鸟窠”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
“鸟窠”禅师说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这就是佛法大意?三岁小孩都知道”白居易答道。
“鸟窠”禅师说道:“三岁小孩虽道得,八十老朽行不得。”
“大师一言破的,所言极是,在下闻所未闻,耳目一新!”白居易赞叹了一番,又说:“在下还有一事请教。”
“鸟窠”禅师说道:“有话请讲!”
白居易随口说出一偈: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师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也以偈语回答: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真可谓心有屡犀一点通,“鸟窠”禅师人生如梦的高论,使得白居易茅塞顿开,如梦初醒,对“鸟窠”禅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撮土为香,一个树上,一个树下,行礼拜师。
http://pic.zcom.com/u/attachment/201112/1/1132585_1322732398qxYg.gif
所有博文均属作者本人原创,未经允许请勿采摘!若有采用我篇什的报刊、杂志等请告知:我的邮箱:fsrbltj@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