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怎演变成大众化的民间节日
文/梦光情雨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在中国民间,每逢腊月初八,人们便美滋滋地吃上一顿腊八粥,这一天称为“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明天就是“腊八节”,那么“腊八节”是怎么演变得来的?怎么成为民间大众化的节日的呢?
中国农历腊月是最重大的节日,从先秦起每逢腊月初八都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古时“腊八节”,原本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的纪念日,称为“佛成道节”。

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望子成龙,一心指望太子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博学多才、品学兼优,将来继承王位,保住祖宗基业,弘扬先王功德,成为一代圣君明主。
但万万没有想到净饭王视为掌上明珠的太子,竟然放着荣华富贵不享,偏要出家苦行!这是绝对不能答应的。
为了防止太子私逃,净饭王吩咐嫔妃严加守护,还特派500个大力士严守四门。
悉达多太子求道心切,出家志坚,居然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奇迹般地逃出了王宫。
悉达多跑到尼连禅河畔的一片苦行林中结跏跌坐,每日仅食一麦一麻,坐时目不转睛,心不恐怖,摒除一切,澄心静虑。天长日久,所坐之处四面长出了芦芽,盘住了悉达多的膝盖,悉达多不知不觉。鸟儿在悉达多头顶上搭巢,悉达多也若无其事,这样一直苦修了6年,竟无什么结果,反而把悉达多健壮的身体搞得形神消损,昔日仪表堂堂的太子,变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骨瘦如柴。
一天,悉达多忽然意识到苦修不是求道的方法,求道必须首先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于是悉达多放弃苦修,决定饥餐渴饮正常进食。由于身体虚弱,悉达多刚要站起便一头晕倒在地,恰巧一个牧羊女经过这里,见悉达多形容憔悴,少气无力,就扶悉达多坐好,把自己随身所带的各种杂粮混合成饭,一口一口地喂悉达多吃下,悉达多这才恢复了元气。
悉达多又跳到清澈见底的尼连禅河中,洗掉了满身的污垢,悉达多顿觉身心清爽,精神焕发。
悉达多来到佛陀伽耶的地方,在一棵菩提树下跏跌而坐,端身正念,发下誓言:“我若不求得大道,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悉达多如此端坐不动,凝神静思,整整坐了七七四十九天。
十二月初八日凌晨,悉达多突然茅塞顿开,大彻大悟。悟出了造成人生苦难的根源,找到了解脱人生苦难的方法。
从此,悉达多周游天下,四方布道,传教授徒,普渡众生,成为佛教的开山祖师。
由于悉达多太子于十二月初八日悟道成佛,这一天就被定为“佛成道日”。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佛和牧关女帮他成佛的功绩,寺院就在这一天煮腊八粥供佛。
后来,由僧而俗,“腊八节”便成了一个大众化的民间节日。
http://pic.zcom.com/u/attachment/201112/1/1132585_1322732398qxYg.gif
所有博文均属作者本人原创,未经允许请勿采摘!若有采用我篇什的报刊、杂志等请告知:我的邮箱:fsrbltj@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