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芦沟晓月——纪念“9·18”81周年永不忘屈辱同心抗挑衅 |
分类: 美文天下(原创)(散文、散文诗 |
有些风景是专供人欣赏的,有些则令人陷入深沉的思索。 “芦沟晓月”刻写在汉白玉的碑石上,像一首诗的醒目标题,让后来者从那里走上桥头,抚摸桥栏,阅读那月影飘飘、河水悠悠…… “芦沟晓月”做为“燕京八景”之一,自然是闪烁在旅游图上的一处景观,然而它更是苍茫岁月中一幅燃烧的插图;历史课本上一页血写的故事;人们心灵中一首民族气节的赞歌。 那如钩的晓月挑开记忆的帘幕,把我们带入那遥远了的往事……
1937年7月7日。 日本帝国主义飞扬横行的“太阳旗”像烧红的马蹄铁,烙向中华民族的尊严,践踏我们的大好山河。 芦沟桥上那485头石狮子再也不能在精雕细刻的迷梦中沉睡了,霍然惊醒,奋起!同不能永定的永定河的波涛,一起奔腾咆哮! 把积压在胸膛的怒火,哗啦一声推进枪膛,代表每一条站起来的河、每一座头颅高昂的山、每一颗热血沸腾的中国心,呐喊着发言! 曾经有过岳飞和文天祥的中国、有过李大钊和鲁迅的中国,把惊雷闪电抽出沉默的刀鞘。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曲战歌飞落九天狂飙。 芦沟桥就是呼啸的长剑,劈出洪波怒涌的战阵。 抗日战争的序曲,就从这里走向战马背、青纱帐,走向“黄河大合唱”,走向烈火燎原的高潮。 于是,那穿着草鞋的革命、那擦亮黎明的红星、那被小米所养育的“信天游”,才走向国徽,走向天安门城楼,走向公园里孩子们荡秋千的风姿,走向花伞下流淌的青春的欢笑…… 如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桥还是那座桥。河水已不是那段河水,人生已不是那段心情…… 流水流去了那段历史,却留下了流不走的沉淀的思考,像大浪淘沙后更加闪光的金子,照耀着今日的鲜花与彩虹。 今日,芦沟桥像一把凝重的大提琴,不动声色地横卧在永定河上。是否在构思一部新生活的交响曲,美丽而抒情。也许那波光、云姿、桨声、浪影、月色、朝晖、风的行吟、鸟的翅膀、绿树的摇曳、青山的倒映……正编织它纷纷的音符。 而那些石狮子,怡然自得着,但肯定没有昏然入梦,在“芦沟晓月”的乐章中,它们依然是很兴奋的部分。 当我们走上桥,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便是走上琴弦。我们也被演奏着。当年那嘹亮在军号声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仍是我们生命的基调,永远在心中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