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寻报纸文艺副刊的主流意识(图)

(2012-05-09 19:04:18)
标签:

追寻

报纸文艺副刊

主流意识

(图)

原创

文化

分类: 美文天下(原创)(散文、散文诗

追寻报纸文艺副刊的主流意识(杂谈)

   

       追寻报纸文艺副刊的主流意识  

                                                  

           

近十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这类形而上的东西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了,而金钱的物质的东西变得越来越不得了。这种倾向反映在报纸上,便是“文艺副刊”的日渐衰微——版面在减少,人员在减少,影响力在削弱。于是,文艺副刊中的那个“副”字,就变得越来越醒目,越来越刺眼。

其实,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报纸的副刊都不该只居于“副业”、“配角”的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时4个著名副刊《晨报副刊》、《民国是报》副刊《觉悟》、《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京报副刊》,就是最好的例子,它们宣传“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曾聚一代学界精英,开一代风气之先,高扬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其影响力之大,已成为一个世纪的标志。难道,今天的我们就不再需要这种思想的倡导,观念的更新吗?就不需要文艺副刊的繁荣吗?我认为,一句“事在人为”给人的不只是一个空泛的希望,而可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改变。那么,就让我们试试吧,重新选个角度,重新找找切入点,让报纸上的文艺副刊重新振作起来。

 

    寻求主流意识

 

任何一个事物的兴衰,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文艺副刊的沉寂,除了因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副作用之外,也存在一个文艺副刊的办刊方向重新寻找突破口的问题。也许寻找的途径有很多,但我认为是否可以试着先从以下三方面做努力。

 

1、进入主流生活

 

存在决定意识。作为文学艺术同样需要合上生活的节拍。早已到了飞船火箭计算机网络普及的时代,你仍在浅吟低唱“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那么就很难让人产生共鸣。作为副刊编辑,绝不能作生活的旁观者,“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而应当作一个积极的入世者,亲近生活,感受生活,与时代共呼吸,这样才能把握住时代的主流,并将这种主流意识注入到副刊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鲜活地反映出广阔的生活场景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这方面成功的范例当推《新民晚报》的副刊版《夜光杯》。究意有多少人拿起二三十个版的《新民晚报》首先去翻看《夜光杯》,这虽然是个未知数,但这样的人很多却是一定。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新民晚报》的副刊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这当然应归功于它内容的丰富与广泛。它既有张仲行、季羡林、李辉、董桥、陈从周、周汝昌等一批大学问家写的书香四溢的闲闻雅事,也有无名新人的动人情感;既有来自留学一族的域外见闻,也有新生代的前卫小语;有《古代微型小说精粹》,也有《也谈现代艺术》,有小儿小女小情感的琐碎,如:《心疼那件白衬衣》、《醉酒》、《开张餐》,也有《如今,张锡瑗烈士安息的龙华》这类比较庄严的话题。另外,诸如一些新潮的生活体验,现代生活方式,“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你都可以在此找到注解。所以,翻开《夜光杯》,便如同将大世界展现于眼前,怎不让人留流忘返。

 

2、捕捉全新的思维方式

 

我以为,报纸文艺副刊的风格,不同于一般文艺刊物的作品。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报纸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新闻性,英语的NEWSPAPER即是新闻纸的意思。所以,报上的文学作品也应突出一个“新”字。这里所说的新,既包括内容的新,更注重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文艺副刊只有不断地将新人新事新思想新观念展现于众,才能保持春色不败。而要作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的编辑,永远具备一颗年青的心和一种勤奋上进的精神。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更新观念,将自己的思维走势引向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有可能用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并使之赋于一种全新的感觉,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艺副刊获得新的生命力

如果把教师比作园丁,那么不妨就将编辑比作“掏金者”,那么对于这些“陶金者”而言,除了应具备上述素质之外,还应该具有一种包容集纳的胸怀和气魄。有道是广泛的欣赏才是真正的欣赏。面对众多来稿,面对大量的无名之辈的无名篇章,这需要编辑们的耐心与眼力,需要编辑尽量避免以个人好恶来取舍文章。这样才有可能纳百川以成江河,使之形成滋溢汪洋之势。副刊编辑这 “掏金者”才可能在人们情感世界不竭的矿藏中不断地开采到闪光的金子。

 

        追寻报纸文艺副刊的主流意识(杂谈)

 

    寻找新的表现形式

 

除了在作品的内容和作品的思想观念方面要做推陈出新的努力之外,在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版面的美化方式上,也有求新求异的任务,而这两方面对报纸副刊的生存发展,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人们崇尚新奇寻求刺激的潮流时尚中,副刊的这张面孔,总是做出沉思状痛苦状,恐怕是不大合时宜吧!那么,我们又如何用一张喜怒哀乐平常人生的更真实更人性的面孔来面对广大读者呢,这里从以下两方面作以探讨。

1、 新的表现手法。

 

现在许多副刊编辑在为没有好稿伤脑筋。是的,翻翻那些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等,平庸之作满目皆是,精彩文章廖若星辰。这确实有个作者队伍的问题,但也不可否认与稿件选择面比较窄有关。纵观今日各报,争相推出新策划,一些介于文艺与文化之间的边缘版面,大兴其道。比如“生活”、“女人世界”、“温馨港湾”、“百姓人家”、“休闲时光”等等,都办得有声有色。人们用平白如话的文体抒写着自己一次次难忘的经历或独特的感受。这类文章虽然为“纯文学”所排斥,但它却因为其事件特别,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而打动人心,从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这是否在向我们发出疑问:我们报纸上的文艺副刊该如何定位?

首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报纸上的文艺副刊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专业期刊,它在追求品位的同时要兼顾大众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通俗性和流行性。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报纸上的文学并不都是给专业人士看的,所以它应当是为广大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弄清了我们面对的读者,也就等于找到了我们副刊的定位。在这一点上,《文学报》做了有益的尝试。《文学报》作为一家专业报纸,一直固守着文学这块神圣的领地。但如今它也放下了架子,用钢板彩色胶印隆重推出一周一期的《文学报·文学大众》,徜徉其间,热闹非凡,言情小说、时尚小品、名人轶事、电影故事、好书推荐、历史钩沉等,来牵住读者的视线。

 

2、 新颖的版式风格

 

有道是“人是衣服马是鞍”,文章是通过版面来同读见面的。版式的风格也是编辑总体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观念求新表现手法求新,版面设计自然也应具有强烈现代气息,而不断进行更新换代的电脑软件恰恰为我们的这种追求提供了充足的条件。面对一台电脑,你可以调动你所有的想象力,将“线、网、底”,“黑、白、灰、彩”任意组合,给每一篇文章穿上美丽的衣裳。你即可以如《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今晚报》等报副刊的版式轻描淡写细眉细眼,也可以像《文学报》、《文艺报》、《辽宁日报》等报副刊的版式浓墨重彩浓眉大眼。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一条就是要勇于创新。

创新就意味着变化,比如,过去的版面常用题图、报花来点缀。而现在的电脑方式,使线性装饰成为潮流。大胆地运用种种型号线的变化,将版中分割或连接成不同的区域;用黑、白、灰、彩色块相互映衬,用精神的娱悦和情感的慰籍协调版面,或画龙点睛或突出重点。于是,一种全新的版式出现了,当然,这一定要有全新的阅读感觉来配合,才算是成功的策划。

 追寻报纸文艺副刊的主流意识(杂谈)

 

    寻求新的受众群体

 

读者与编者是相互依存的一个共同体。所以作为编者,首先要关注读者是谁。只有弄清我们服务的对象,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那么,我们面对的新读者群又是谁呢?

 

1、 文化快餐族

 

商品时代是个快节奏的时代,由其网终化的快节奏,精神产品的消费的快餐现象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比以往的人们更需要精神的娱悦和情感的慰籍,同时他们也需要快乐轻松。既然有这样一个消费群体,我们就没有理由不为他们准备“食粮”。但这份“食品”一定要符合这个阅读群体的快餐口味。这并非是媚俗,而是一种变通。传统的观点认为文艺副刊就是给文学爱好者看的,其实,这即便不是一种误解,起码也不是很全面的。因为,真正的文学爱好者的阅读兴趣,并非只是在报纸的副刊上,而更多的是在其他的文学或准文学书刊杂志上。因此,我们为何不为需要我们的更多读者尽力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也完全有能力在服务中加以引导,在引导中逐渐提高这一阅读群体的欣赏水平,真正发挥出报纸寓教于乐的作用。

 

2、 文化雅皮士

 

在此,我们暂且将那些对文学艺术有着相当高的欣赏品位,对精神产品极端挑剔的读者群,称之为“文化雅皮士”。那么,我们的副刊如何办得也能抓住他们的视线,又能兼顾大众读者群,这就要发挥报纸的新闻功能。每天一张的新闻纸、每周一期或两期或多期的副刊版,却是专业刊物可望而不可及的。这就给我们的副刊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文艺副刊如何走近新闻,如何把副刊报纸再精良,做成电子读报、电子版。目前全国多家报纸完成电子阅报、电子版、网站等,而电脑网络的快捷式及先进快速的印刷技术,都为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      文/梦光情雨

 

 

 

                  

追寻报纸文艺副刊的主流意识(杂谈)追寻报纸文艺副刊的主流意识(杂谈) 

 

                      

      http://pic.zcom.com/u/attachment/201112/1/1132585_1322732398qxYg.gif  欢迎更多的知音批评,(所有博文均属作者本人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采摘!若有采用我篇什的杂志、报刊请告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