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贺“为仙为鬼”残缺艺术的完满
文/梦光情雨
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生在李白、杜甫逝后20多年,韩愈、白居易、柳宗元、韦应物、孟郊、刘禹锡、杜牧等竞起争鸣的时代。这一时期文学园地百家争鸣,名家辈出,其繁盛发达可与先秦散文相媲美,这在李贺是如鱼得水,他继承了楚辞九歌、南朝乐府神弦歌的传统,并受到李白浪漫主义精神的直接启发,也受到韩愈“陈言务去”精神的影响,在诗歌的形象、意境、修辞、语言等方面继往开来,刻意创新,为诗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然而李贺才高命短,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犹如一颗闪光的流星,一株寂寞的昙花,转瞬即逝,但李贺的光华,芬芳却千年犹存。后人称李贺为“鬼才”、“鬼仙”。
李贺相貌很奇特,瘦瘦的中等个子,两道又长又黑的眉毛几乎连在了一起,仿佛每时每刻都在凝眉苦思,脸的中部隆起一个巨大的鼻子,手指也特别细长,而且总是留着长长的指甲。李贺的远祖李亮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被封为郑王。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在边塞作小官,李贺母亲郑氏极为仁慈,对李贺很是疼爱。李贺虽是唐宗室后裔,却不是嫡系,并且早已家道衰微,所以他的皇孙的身份实质不过是虚名。李贺幼年生活十分贫寒,他在《送韦仁实兄弟入关》一诗中写说:“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家里田地又少又薄,官吏半夜上门索租,大呼大叫。可见李贺的家庭经济地位与一般的黎民并没有什么两样。望族的虚名和极不相称的困顿处境,一方面使李贺性格倔强、孤独高傲,另一方面也铸就了李贺敏锐、细腻,多愁善感的天才诗人的先天素质。所见所闻、一草一木,无不使他感到可喜悲、可歌可泣。李贺幼时就绝顶聪明,读书写字速度都极快,7岁时所作诗文已有点小名气。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音韵和谐,十多岁时的几十首乐府诗,语意新丽,深为时人喜爱。这些诗由教坊里的乐工配以音乐,歌伎们广为传唱,李贺与当时的贵族子弟乐府诗人李益齐名,称为“二李”。
诗“鬼”却一身凛然正气如孤峰
把想象交给采玉老夫去敲打
鬼斧神功的雄谲伟丽
流彩了晚唐的半壁诗空
幽谷江流是你神奇的箜篌
兴奋了潜蛟舞鹤
玉兔鸾凤
叮叮咚咚
心之林挂满银河的飞星
李贺的生命是一弯残缺的艺术之完满!天缺了一隅,心缺了一角,天缺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心缺处滴的是你的泪、你的血。
箜篌之音的悲风,凄艳的美,陶醉了不眠的吴质“倚桂树”,“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变成山鹰变成野鹤,伴风清月明中作《楚天》之雄飞,鸟瞰“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望桑田裂变出的仓海,像一杯美酒荡漾着甜甜的诱惑,让后世痛饮那液体的春光秋色……
漫步银河岸边,李贺长吟一曲《天上谣》,听“银浦流云学水声”。见那采花仙女拖曳着玎琮作响的玉佩和明明灿灿的络缨,琼窗卷起一窗黎明,梧桐上栖息时乘骑的青凤,“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李贺是一片云,飘在天上,更是一株树,植根大地。与呜咽的铜人一起悲慨:“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什么不能月如无恨月长圆呢?)与采玉的老夫一起伤叹:“身死千年恨溪水……驰笔纵横鹜清绝。如此雄博之诗,以何为砚?是泰山?还是昆仑?
李贺“踏天磨刀割紫云”!云飘飘,诗纷纷。胸藏万卷书,笔无半点尘。人似秋水明洁,诗如云烟联锦。刻于撰语,浑于用意。文思体势,若崇岩雄崛,丰神超迈,骨力健拔,诡异谲怪,锋颖卓峭。设色稼妙,时见冷艳。鲲触巨海,鲸叱鳌掷,远绝畦径,虚荒诞幻。映明霞秀月之赏,挟崩云涌雪之惊。
呕心古锦囊,绝笔太白楼。李贺27岁被召“上天”,那为天帝草拟的白玉楼记可曾竣稿?李贺不是诗神,但亦不是诗鬼(虽然,不妨作鬼雄之呼嚎)你只是并且只应是有血有肉的多情多义的诗人。
烧红一个血炽的诗字,站起一个大写的人字,已自足矣!更待何求?更有何需。
璀璨之兮 披玄珠虹玉
你的天马 霍然踢开云海
吹一个口哨 与鲲鹏招呼
垂钓于天台 你手抚蓬莱
我去问谁 天上的白玉楼在哪
银河是那篇记赋么 声情澎湃
任其评说为仙为佛为人为鬼
反正你是不可能不存在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