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童年一双翅膀

(2010-04-13 22:59:47)
标签:

评论

儿童文学

文化

分类: 我的关于我

    汤素兰的文字透着一种精致而又清丽的典雅,它们像一些圆润美丽的珠子,串起了作家笔下那个丰饶的童年想象世界。她就用她的这些文字,编成了一双送给童年的飞翔的翅膀。

 

 

给童年一双翅膀

方卫平

汤素兰儿童文学创作的姿态是优雅而舒展的。

作为一位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成人文学创作熏染的作家,汤素兰的儿童文学创作较早就开始发展出一种颇为成熟的故事结构和语言能力。她的短篇作品有如一枚枚细巧的贝壳,在不大的空间里,却藏有一圈圈令人赞叹的美丽花纹。她写诗歌,写散文,也写儿童故事,不过她最偏爱的,显然还是童话创作。

我们或许可以说,汤素兰的童话创作,已经发展出了一种可以辨识的个性化的语体风格。在《好长好长的名字》、《好森林的故事》、《退休的鞋子》、《红鞋子》等童话里,诗化的语言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作品轻扬的幽默和大气的温暖,它们充满温情却绝不甜腻,讲究趣味而绝不轻浮。它们的可读性是与作家文学追求的高度一道呈现出来的。

但文学语言上的优势并不足以成就一则童话的成功。对于有着相当文学语言功底的汤素兰来说,如何跳出对语言调度本身的沉浸和迷醉,而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一则“故事”的讲述上,需要一种自我反思、质疑和超越的勇气。我们看到,在《小白和小黄》的故事中,两只小狗之间的生命友情并不是在我们所熟悉的叙述中展开的;在这个作品里,一种深深的忧伤被包裹在了刻意收敛起来的叙事声音中,却因此具有了一种令人微微震颤的情感力量。而在《桥那边》等作品中,作者似乎有意地放逐了语言方面的过多修饰,而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故事结构的设计上。《桥那边》几乎是以一种完全白描式的语言呈现,讲述了发生在小木桥两边的这个幽默温馨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作家把整个故事处理得清浅而又单纯的,却也在“不经意”间赋予了它丰富的意义发散可能——在我们的世界里、生活中,存在着多少这样的“桥”?我们许多人不正是缺乏到“桥那边”去看一看的想法和勇气吗?

需要澄清的是,在汤素兰的童话作品中,过多的寓意延伸显然不是作家的本意。事实上,作家创作的关注点始终是放在作品内部故事和语言的安排上的。比如读者尽可以就《谁来帮助它》这则童话展开自己的寓意诠释,但作家在这个作品里所用心编织和呈现的,只是一个由奇妙的夸张想象和精巧的起承转合连接起来的充满趣味的故事。这使得她的童话在整体上带来一种浑圆的故事感觉,也使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阅读印象里,多了一份温暖的亲切和熨帖。

汤素兰是一位理解孩子、理解童年的作家。她在《长着蓝翅膀的老师》里所描写的翅膀与飞翔,不仅仅是一种童话的幻想,也是她所一直坚持的对于童年精神的理解、尊重和关怀的象征。而她的儿童文学创作,正是献给童年的一束美丽的花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看上去很好吃
后一篇:奔跑在童话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