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 |
分类: 我读的书 |
午睡后在院门口的信箱里拿到一个小小的邮包,上面的地址是浙江省衢州市新桥街95号群艺馆,哦,是芦芦寄来的。
拆开邮包,没错,是芦芦的《芦花小旗》。白底淡蓝的封面,左上角是冰心老人的头像。《芦花小旗》是作为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者丛书之一出版的。
屋外是秋老虎的天气,台风圣帕过后,长沙又进入持续高温,这两日尤其酷热难当。我坐在书房里,打开空调,安静地看《芦花小旗》,整个下午没有人打扰,电话也没有。
当看到最后,看到主人公叶荞麦下山取邮包,初冬的第一场大雪把整个凤眠山织成一面庄严的旗的时候,芦芦写道:“这旗,就不是小旗,而是大旗了。”我的泪夺眶而出。
芦花小旗写的是关于一个山里女孩子在苦难的生活中如何自救的故事。因贫穷失学的孩子很多,许多人被命运抛入黑暗的深渊,万劫不复,有些人却勇敢地自我拯救,最终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他人。
《芦花小旗》的主人公叶荞麦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她本来考上了中师,但是名额莫明其妙地被人顶替了,一心盼着她能飞出山窝窝变成金凤凰的母亲旧病复发,疯了;独眼的父亲为了挣钱,去自然保护区偷猎,被便衣警察逮住,要交巨额罚款;弟弟五谷要上初中了……为解燃眉之急,父亲让年仅十六岁的荞麦订亲,用彩礼钱来交罚款……无独有偶,当年荞麦的娘也很会读书,但初中毕业后,就被荞麦的父亲用一坛苞谷烧从荞麦的外公家换到山上来了,荞麦娘从此疯了。在订亲后的那个清晨,荞麦穿上红蛾子一样的连衣裙,走进了山谷中长满芦苇的小池塘。然而就在那刻,乳白的芦花,被风一扬,被朝阳一剪,呼啦啦插上了荞麦的心头——芦花小旗,“那昂扬的生的旗帜,那圣洁的美的旗帜,那沉静的思想的旗帜,那遗世独立的意志的旗帜,”呼唤着荞麦摇摇晃晃踏上了归路。荞麦选择了跟艾怨的娘不一样的命运,娘总是不愿意清醒地面对丑恶而无奈的现实世界,而荞麦却知道自己必须正视现实,她放弃了免费入高中读书的机会,成为了一个十六岁的代课老师,成为了弟弟五谷“帅呆了、酷毙了”的姐姐,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由于她的坚定和强大,爹和娘之间二十多年的坚冰也慢慢消融,彼此之间有了虽然陌生却亲切的温暖。
《芦花小旗》让我想起自己初中毕业考高中的时候,最初听说我的成绩能进县一中,但最后来的通知书却是青山桥附中,虽然是全县最差的高中,却是离家最近的一所。还让我想起高中毕业的时候,那年我也是十六岁,高考结束后,不知道是否考上了大学,在炎热的夏日,我在山坡上翻红薯藤,给红薯地拔草,抬起头看天空里洁白的云影,看四围铁色的群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我的老公和我是同学,他父亲是生产队长,在高中毕业后,大队书记找上门来,让他去村里小学当代课老师,而我呢,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只好跟母亲学裁缝了。现在我们还常常会谈起当初,如果我学了裁缝,他当了代课教师,会是什么结局呢?
我说:“如果我学了裁缝,我大概会是第一个在镇上开服装店的人。”
老公说:“我相信。你这个人就是倔。”
性格即命运。叶荞麦也是个倔强的女孩子,所以,她有跟她的母亲不一样的命运,而她的怨艾的母亲,因为有了高举着芦花小旗的叶荞麦,苦涩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还需要提到的是芦芦漂亮的、情感奔涌的文笔,芦芦说她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迷上写作的,从她的文笔来看,她真的是“迷”上了。
星期二在局里开一个座谈会,听《潇湘晨报》的总编刘剑说要给“读者一个阅读的理由”,我想到写作儿童文学也是一样的,像《芦花小旗》这样的作品,是有阅读的理由的,它原本属于有着比较苦涩的农村生活经验的芦芦,写成小说以后,这种经验就属于了可以共同分享的,就属于了成长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