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我的博客日志 |
能不穷吗?
多年前看过一部前苏联的喜剧片,是说新年的前夕,有几个男人在一起喝酒,喝得醉醺醺的,结果弄错了车票,上错了车,回错了家。但他们错得都有道理。比如他们都住在胜利路的解放大厦,但伊凡是住在列宁格勒的胜利路解放大厦,米什卡应该去彼得堡的胜利路解放大厦,但因为每座城市都有胜利路和解放大厦,所以他们都在大年夜顺利地“回了家”。是啊,早些年我们全国各地的城市也像前苏联一样,有多少条胜利路,有多少座解放大厦啊。
现在好了,城市要个性化了,为了展示城市的个性,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市政工程都在潜心打造“城市名片”。所有的旧房子推倒了重来。清一色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道路两旁都是绿化带。马路一年比一年拓宽。凡有河的城市,河边变成“沿江风光带”,用花岗岩石砌了河堤,每隔几十上百米,便有标志性景物,不外乎是风车、风铃、城雕、风帆式凉亭……等等等等。这些年,每座城市的江边确实都漂亮了。但是,无论是小县城的江边还是大省城的江边,风景都是复制的。你走在九江边和走在汉江边、湘江边,没有半点区别。
为了城市的整齐划一,所有的行人天桥全部拆除,改为地下通道。每一条马路在修建的时候,都有一个目标:必须在X个1日之前通车。我们国家的所有重大节日(除了春节)几乎都在某个1日。为了在某个1日之前通车,施工方拼命修路,地下通道几乎不通。一旦马路通车了,地下通道还能不能通,多半没有人管了。所以,这些年因为横穿马路惨死的人,真是数不胜数。其实行人天桥的好处真不少。它搭建方便,建筑成本低,而且也合符中国人的心态——人往高处走。如果在行人天桥和地下通道之间选择,人们是宁愿选择天桥而不想钻到地下去的。一个交叉路口一座天桥就解决问题,如果挖地下通道,却要挖四条,实在极不划算并且还不方便。
又从报纸上看到某学校门口终天要搭天桥了。因为此前有不止一例学生因横穿马路惨死的报道。另一所学校门前已连续发生四起车祸,住在旁边的人在墙上划了四道印痕,媒体已经注意到了那四道印痕,展开了报道。这些年媒体都成救苦救难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了。不管什么事,有媒体搀和就准能闹出点名堂来。估计不久后这儿的人行天桥也会建起来……随着死去的人越来越多,我看到原来拆毁的天桥正在原地一座座慢慢建起来。估计三五年之后,我们的城市街道上又有了不少天桥。只是下一次如果再换一任官员,为了城市的整齐划一,为了城市的旧貌换新颜,是否又会以一个斩钉截铁的手势悉数拆除呢?于是,接下来又是死人的报道,又是墙上的印痕,又是舆论的压力,又是一座座新建起来的天桥落成,而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天桥将不是纪念死者的墓碑,而是政府关怀民生的标志……就这么折腾下去,你说我们能不穷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