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博客日志 |
亲爱的看云问候亲爱的阿汤
某一个早晨,看云走进教室,打开阿汤寄给她的新书,于是,课堂热闹起来……
“把宝石放回去”
这是阿汤的短篇童话自选集《红线的心愿》。很喜欢开篇的《宝石》。我也是出过书的人,深知对于第一篇,作者总是有着很深的喜爱和用意。
故事很短,不少人听过——现在,这已经丝毫不能影响我们的朗读和倾听。
当小老鼠把衣兜里的宝石掏出来,放回原野上时,原野上的所有石头又变成闪闪发光的宝石了。
小老鼠试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是这样,除了它捡到的宝石,其他的都会变成石头。
“咦?”几声轻微的惊疑中,教师的朗读戛然而止。
“猜猜看,小老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么做?”
“把地上所有的宝石都拿回去!”李旭冉不假思索地回答。
“把衣兜里的宝石放回去。”
“把衣兜里的宝石放回去。”
“把衣兜里的宝石放回去。”
“不能为了让自己得到几块宝石,就让满地的宝石都变成石头。”
“人不能太自私。”
“要让后来的人也看见宝石原野。”
“哦,善良的孩子!你把口袋里的宝石放回地上。这样一来,你就一块宝石都没有得到了。你真的什么都没有得到吗?你真的仅仅是在为了大家——为大家做一件无人知道的好事吗?”
“不!把宝石放回原野,我就得到了满地的宝石!”郭乐响亮地说。
“是的。”教师接着说,“如果我拿回满口袋的宝石,我得到的也只是满口袋的宝石,可是,当我把宝石放回原处,我的心里就有了——”
“满原野的宝石!”
“是啊,心里的宝石,比装在口袋里的宝石更美丽,而且是永远不会丢失。”教师充满感情地说,不管孩子懂不懂得。其实,扪心自问,教师又哪里敢说自己的懂得不是出于头脑而是出于心灵呢?教师又哪里敢说自己拥有心灵的宝石——自己看重心灵的宝石胜过口袋里的宝石呢?
说不清,在这个早晨,更受教育的——是学生,还是教师。
“还有哇!”
灵机一动,前一秒钟没有想到的问题突然冒出口来。
“小老鼠来到宝石原野之前,有没有别人来过?”
“没有!”
“有!”
争论很快停止,大家又面向教师。
“两种可能都有。我们先说第一种:从来没有人来过。小老鼠第一个来到这里,是第一个看见宝石原野的人,假如小老鼠把宝石装进口袋,那会怎么样?”
“再也没有人能看见宝石原野了,世界上再也没有宝石原野了!”
“呀!”有人失声惊呼,声音里透出恐惧——仿佛看见一桩可怕的罪行,仿佛自己走在罪恶的边缘。
“能不能把宝石装进口袋?能不能这样做?”
“不能!”
“绝不能!”
“再说第二情况:以前有人来过,而且可能不止一个。那么我们可以肯定,那个人——那些人,一定都怎么做了?”
“先把宝石放进口袋,然后又把宝石放回地上。”
“是啊,要不然,小老鼠怎么会看见这片宝石原野呢?所以啊——”
“小老鼠一定不能拿走一块宝石。小老鼠一定要让后来的人看见这块宝石原野。”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过宝石原野,你们相信它还在吗?”
“相信!”
“还在!”
“满地的宝石闪闪发光!”
“同学们,现在老师再问:如果你到了宝石原野,你会怎么做?”
“把宝石放回去。”
“把宝石放回去。”
“把宝石放回去!”
一样的回答,一样的意思——可是来处已经不同。相比之下,发自内心的声音,比发自头脑的声音要更真切、更动人也更有生命力。正如心灵拥有的宝石永远胜过兜里装着宝石。
片刻的安静之后,教师读出童话的结尾:
小老鼠不再捡宝石了,它把衣兜里的宝石都放回原野上,它在原野上慢慢地走着,欣赏五彩缤纷的宝石。
小老鼠看够了,就挥挥小爪子和宝石们告别,朝第一百座山走去,朝第一百条桥走去。
在小老鼠的身后,原野上的宝石依然像星星一样明亮,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