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写的书 |
我的“酷男生俱乐部”
去年年底,开始写作儿童小说。一方面是出版社的利诱,另一方面,也是自己想拓宽写作的领域,转变写作风格。然而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我的儿子小学毕业了,他在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幻想,让我有了不少的故事积累。
于是就有了“酷男生俱乐部”之《张牙舞日记》、《超级天才呆头熊》、《开心果甄帅》。
写作这个系列的同时,我正应出版社之邀,写作少儿版《拿破仑传》。写作当中,不免引发了我关于什么是“男子汉”的思考。现在许多男生阳刚之气、责任心和荣誉感的缺失,也自然在我的思考之中。但最终,我以为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要能吸引小孩子读下去,故事是第一位的。故事要编得好,生活真实又是基础。
朋友湘子读过我的这几本书后,写了一篇这样的文字:
如何让魔法杯变出珠宝
邓湘子
我在这里所说的魔法杯,与哈利·波特毫无关系。我所说的魔法杯源自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一个极小的片断。那是一部极其精彩的小说,它的精彩已经有许多人讲述。我借其中的一个片断,想说说别的一些事情。
《追风筝的人》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我”是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年阿米尔,因为母亲在“我”出生时失血过多而离世,“我杀死了父亲心爱的妻子”,父亲对“我”充满怨恨,很少有兴趣和“我”在一起。“我”与家里的仆人阿里之子哈桑一起玩。“我”在学校读书,有时会把书上的故事读给从没上过的哈桑听。
身体强健、生意兴隆的父亲希望“我”成为足球场上的健将,或者成为一名勇敢的猎手。可是“我”性格文静,在受到别的孩子欺凌时缺乏反抗精神。“我” 不能成为父亲所希望的那样的人,内心更加孤独。“我”非常渴望得到父亲的欣赏,想用自己的努力得到父亲的称赞。
小说里写道——
当天夜里,我写了自己第一篇小说。那是个悲伤的小故事,讲的是有个男人发现了一个魔法杯,得知如果他对着杯子哭泣,掉进杯里的眼泪会变成珍珠。可尽管一贫如洗,他却是个快乐的家伙,难得流泪。于是他想方设法,让自己悲伤,以便那些眼泪会变成他的财富。珍珠越积越多,他越来越贪婪。小说的结尾是,那男人坐在一座珠宝山上,手里提着刀,怀中抱着他深爱着的妻子死于非命的尸体,无助地将眼泪滴进魔法杯。
阿米尔拿着自己写的小说走进父亲的房间,内心非常想得到父亲的欣赏和肯定。可是父亲在陪他的朋友拉辛聊天,对阿米尔的小说并无多大兴趣。这让阿米尔非常失望。幸运的是,拉辛叔叔对他的故事发生了兴趣,当夜就写了一封信,给予高度评价:“你的故事饱含讽刺的意味。你也许还不懂得讽刺是什么,但你以后会懂的。有些作家奋斗终生,对它梦寐以求,然而徒唤奈何。你的第一篇已经达到了。”
拉辛叔叔这封信对于阿米尔来说,当然是极大的鼓励。他读完信,非常想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某个人听一听。这个人只能是他的朋友哈桑。可是夜已深,哈桑已经和他做仆人的父亲在杂屋里睡着了。阿米尔兴奋地跑去推醒哈桑,告诉他自己写了一个故事。
哈桑当然很高兴听少爷讲他自己写的故事,称赞他写得太好了。可是,他还想说什么,又感到羞涩说不出口。阿米尔鼓励他说出心里的话。
哈桑终于壮着胆子说:“如果要我来说,那男人干吗杀了自己的老婆呢?实际上,他为什么必须感到悲伤才能掉眼泪呢?他不可以只是闻闻洋葱吗?”
目不识丁、不会写字的哈桑,却提了一个了不起的建议:人要流眼泪,不是只有内心悲伤这一种方式,闻闻洋葱就可以了。让主人公流眼泪,不必残酷地让他杀死自己的妻子。让魔法变出珠宝,其实很简单。
哈桑是一个从来没上过学的少年,他能提出这么好的意见,是因为他的生活经验在起作用。
这个流眼泪变珠宝的情节,让我联想到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些情形。据说,当代少年儿童读者只喜欢热闹而幽默的文字,因此那种故意编造的故事充斥了作家们的笔下,生活经验的缺位使得那样的故事经不过推敲。现在的不少作家们已经不在乎推敲,他们急于想赢取小读者的眼球,要的是幽默而热闹的效果。
让魔法杯变出珠宝,方式有多种多样。让故事变得幽默而热闹,看起来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也许我们应当向目不识丁的哈桑学习,从生活本身吸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