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施粥遭停背后是什么

(2009-04-08 12:04:38)
标签:

默客原创涂鸦

善举

商人

林如新

文化

分类: 我的冷眼——时评·杂文

施粥遭停背后是什么
文/天涯默客

 

    温州商人林如新年初在义乌设立爱心施粥摊,此后的65天里无论刮风下雨都坚守岗位,准时给失业、待业者以及流浪汉、乞丐等千余人施舍稀饭、馒头等早餐。但日前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检查后说没有健康证、卫生难以保障,4月5日起施粥摊被迫暂时关停。(4月7日《东方早报》)

 

    在古代,一些商人巨贾常常会做出这样一些善举,碰到大批灾民、逃荒者的时候,会开设粥摊救济这些可怜的灾民,这样的善举体现了商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这让陷入困境的百姓感激不尽。相反,那些守着万贯家资没有周济百姓的人,往往被百姓指责为为富不仁。

 

    如今的社会人心冷了,人们除了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之外,与己无关的事情,都是“高高挂起”,或者采取观望的态度,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有些人非但不去做一些善事,反而出来指责那些做了善举的人。林如新当初设置粥摊的时候,就有人出来说这是一种“伪善”,是有一些炒作的嫌疑。但是,林如新没有理会这些聒噪,而是坚持将这件事做了下来,虽说现在不是什么大灾之年,但是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失业者、流浪者的增多,这些人吃饭确实是个大问题,林如新的做法无疑让这些人感到了雪中送炭的温暖,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种行为。

 

    如今的林如新倒下了,倒在了一直强调执法“以人为本”的职能部门手里。诚然,卫生是关乎民众健康的大问题,卫生得不到保障的饮食行业予以关停,是有法可依的,我们没有什么疑义。可是我想问问执法部门:既然这个粥摊可以运行65天,那么,在这65天里,粥摊的卫生就是合格了?既然知道没有健康证、卫生没有保障,为什么不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给予取缔呢?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人文关怀”?

 

    65天啊,既然知道问题的所在,职能部门为何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让这个粥摊既暖了人心,又合法呢?我想,此中的缘由大概不仅仅是“没有健康证、卫生不能保障”这么简单吧!我想,一个地方的父母官员,是喜欢看到自己治下的地盘上,总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处处和谐融洽,没有吃不上饭的人、没有流浪者,这样才可以看出自己的能力。吃不上饭的人多了,就显示出当地官员的无能,这是父母关门不愿看到的一幕。恕我的放肆,因为这是我对一些部门不满意一个原因,我也有理由相信,我这样“小人之心”的担心完全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林如新的善举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爱心的商人,一个仁慈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人,我们宁愿这样的商人越多越好,这样的行为体现了一种财富来源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无私情怀。而相关的职能部门,除了严格执法之外,是不是更多一些“以人为本”的情怀,不要只知道一味关停,为什么不能多一些有效的疏导,让这个社会处处充满了浓浓的爱呢?

 

                                         于09/04/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